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五卷:比較教育研究 比較教育導論

第一編04

字體:16+-

諾—埃隻注意到比較教育在教育科學建設中的作用,忽視了教育哲學和實踐教育學的領域,應該說是片麵的。它隻是跨國(跨文化)教育交流論壇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這種片麵性導致了他們以研究的“科學性”程度的提高為準則來劃分比較教育的曆史發展階段。這是需要我們加以克服的。

第二節 金的文化相對主義比較教育學

埃德蒙·金生於1914年,他早年接受的是人文主義教育,在成人教育方麵獲得博士學位。由於研究成績突出,後來他還被授予文學博士學位。他曾經是波普爾在倫敦經濟學院任教時的博士研究生,學習社會科學方法論。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比較研究與教育決策》《別國的學校和我們的學校——今日比較教育》《西方教育史》《義務教育後教育Ⅰ》和《義務教育後教育Ⅱ》等。金曾經是倫敦大學英王學院教育學教授,於1979年退休。他是英國《比較教育》雜誌的創辦人之一,並長期擔任主編工作。

金的比較教育方法論觀點與他的教育發展的三模式理論密切相關。金早在1972年就提出了技術發展的三個階段對應於三種教育模式。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或信息社會各自對應的教育模式不同。最早的教育形式反映前工業時代或工業發展早期階段的需求,它重視的是純粹科學和傳統的學術技能,教育的側重點放在脫離當時的實際事務,尤其是脫離商業和技術之類實際事務的“博雅”知識上。金把這一階段的典型學校描繪成“修道院式的學校”。在工業社會階段,教育與工商業的行為準則一致,反映城市中產階級的要求,重視的是“應用科學”和各種“工程學”。這一階段的典型學校被稱為“工廠式學校”或“培訓學校”。在後工業社會階段,社會科學以及對人類反應和決策的研究的重要性增大。與這一階段相應的教育正在顯現之中,它還沒有在任何地方成為駕馭全國的力量。金認為,綜合學校就是一種發展中的第三種教育形式的教育機構。金認為,教育發展的三個模式的理論可用來分析各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許多國家三種教育模式並存,有些爭論和衝突是它們之間衝突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