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五卷:比較教育研究 比較教育導論

教育的國際化與本土化[1]

字體:16+-

一、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教育國際化

新的科技革命把人類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特征不僅使知識成為發展經濟的主要因素,而且帶來了經濟的全球化和社會的各種變革。而最大的變革是人們價值觀的變化。知識經濟使人們看到了人的價值、知識的價值。知識經濟使人們認識到,人不是簡單地創造資本的機器,人是社會的主人,又是自然的一員。人的發展、人類的發展是第一位的。人的創造、經濟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人類自身的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也使人對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質。教育確實離不開政治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但教育不是消極地適應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教育要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最終的目的是促進人類自身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經濟全球化,同時也影響到文化的國際化和教育的國際化。但不要誤解,文化教育的國際化不是文化教育的全球一體化,它不同於經濟的全球化,而是說文化教育也必然會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主要是指文化教育的國際交流與融合。當然,其中充滿著矛盾與衝突。

二、全球化的概念

“全球化”一詞最早出現在1959年的英國《經濟學者》雜誌上,流行於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一詞沒有統一的定義,主要是指人類的活動跨越大陸和地區,突破了地域和民族國家的局限,形成了全球廣泛的交流和聯係。

全球化首先表現在經濟領域。跨國生產、跨國消費、全球範圍的金融流動、集裝箱運輸、衛星通信、互聯網技術等,使得各國經濟互相依賴,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立地生存和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現代化。現代化必然會導致經濟全球化。現代化是人類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現代化發軔於西方,但並非隻有西方才能實現現代化。後發國家雖然現代化來得晚一些,但生產力的發展也必然會走向現代化。當然,現代化的發展模式並非隻有西方一種,各個國家應當走自己現代化的道路。由於現代化發軔於西方,再加上西方的強勢經濟和文化,因此,有人認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甚至稱它為美國化,也因此有人反對全球化。但經濟全球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是回避不了的,人們隻能更好地認識它、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