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五卷:比較教育研究 比較教育導論

國際理解與比較教育[1]

字體:16+-

一、科技革命改變了世界

20世紀後半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帶入了一個科學幻想的世界。20世紀70年代美國大片《星球大戰》的場麵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今天這一切正在一一實現。變化最快的就是信息技術。20年以前,使用個人電腦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現在手提電腦、掌上電腦已經在知識界普及;20年前移動電話是隻有經濟大款才能拿在手裏的磚頭般大的“大哥大”,現在已經成為人們裝在口袋裏的必備的交流工具。國際互聯網的開通,不僅把世界縮小到一個“地球村”,而且極大地擴大了人的腦力,可以把人類的智慧集中起來。譬如說,一個疑難病症,在本地本國無法診斷和治療,消息發布到網上,全世界四麵八方的醫生可以來會診。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生產的不斷變革,跨國公司的誕生、國際貿易的增加,促進了經濟的全球化。雖然各國為了自身利益,總想采取各種貿易壁壘,但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產品不斷翻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激烈國際競爭,兩者都集中到一點上,就是能不能創造出新的產品。新產品是需要人去創造的,因此,人才的培養就成為體現綜合國力、競爭能力的關鍵。但人不是經濟的工具,人自身要發展,人人都具有創造力,人的創造是為了改善環境,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國際的盲目競爭卻泯滅了人自身發展的需求和目的。人成為競爭的工具,互相爭鬥,直至互相殘殺。科學技術本應造福人類,現在卻變成毀滅人類的武器。人類如果再不覺醒,毀滅總有一天會到來。但我不是悲觀主義者,我相信,人類總有一天會理解人類的共同利益,走向世界大同,雖然那是很遙遠的未來。

二、國際理解和文化多元化

為了人類的覺醒,我們邁出的第一步就是國際理解。國際理解是國際和平的基礎。人類是由許許多多民族組成的。不同民族是由不同的環境、語言、文化、生活方式等長期延續而形成的。簡單地說,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經濟全球化增強了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和互相依賴,但它無法抹殺不同的民族文化。相反,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富國的強勢經濟正在侵蝕著窮國的利益,強勢文化正在侵蝕著弱勢文化。這種形勢更促使民族國家凝聚本民族的文化與強勢文化進行抗爭。因此,我們在講經濟全球化的時候,必須清醒地看到文化是不可能全球一體化的,文化隻能是多元化。多種文化的並存,反映了現實世界的多樣性、複雜性,同時也才使世界文化顯得豐富多彩。也正是因為世界文化多元化,所以人們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學習,互相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