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教育是一門新興的教育分支學科。所謂新興,有幾種含義。一是指它產生的年代還不長。若從1817年法國朱利安發表《比較教育的研究計劃和初步意見》一書算起,至今才180年的曆史。二是指它還不夠成熟。比較教育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比較教育與其說是一門學科,不如說它是一個研究領域。三是指它正在發展中。如果說20世紀70年代以前,比較教育僅僅在西方國家中流行的話,那麽70年代以後,它在發展中國家也迅速地發展起來,而且方興未艾。
比較教育之所以得到迅速發展,是與世界形勢的發展分不開的。20世紀是風雲變幻的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以民主勢力戰勝強權勢力和法西斯主義告終;殖民主義的滅亡是20世紀人類最突出的貢獻;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空前提高,帶來了戰後國際經濟的繁榮。世界教育在這五洲激**的20世紀有了空前的發展。國際競爭激烈,國際交流頻繁,教育已經不是一國一地域的事業,而是需要互相交流、互相借鑒的,許多問題需要共同討論。這是比較教育發展的客觀基礎。
但是,比較教育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西方比較教育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熱鬧了一時,近些年來不太景氣。發展中國家雖對比較教育興趣猶濃,但似乎尚未找到一條科學研究的道路,成果還不能算太豐碩。比較教育可以說步履維艱,原因也是多方麵的。首先,比較教育還缺乏一套科學方法,還難以從各國教育的比較研究中得到科學的、帶有規律性的結論。這是因為教育是人類社會最複雜的社會現象,影響教育的可變因素太多,難以簡單地將各國教育加以類比。其次,比較教育不能為決策提供依據,人們並不覺得它有那麽重要。比較教育曆來探討別國的教育多,研究本國的教育少。雖然著名比較教育學者康德爾說過:“外國教育製度的研究,意味著對自己教育思想的一次檢討和挑戰,因而也是對本國教育製度的背景和基礎的一次比較清楚的分析。”但是,提供比較教育研究資金的決策部門,總是希望比較教育為它們提供教育改革的現成方案。最後,資金短缺是近些年來比較教育研究不景氣的重要原因。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蕭條的陰雲時時籠罩著許多發達國家的上空,教育經費短缺成為各國教育發展的普遍障礙,對於教育研究,特別是比較教育的研究,尤其難以照顧到。正如霍爾姆斯(又譯“霍姆斯”)生前所說:“經費正在被壓縮,因此,我認為比較教育不會像從前曾有過的那樣得到更多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