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育正處在一個轉變的時期,即從教育大國轉變到教育強國的關鍵時期,從傳統教育方式轉變到現代化教育方式的重要時期。在這個轉變的時期,教育的環境正在改變,教育的方式正在改變,師生關係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擴寬了學習的環境,改變了學習的方式,也改變了師生關係。教師已經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那麽教師應該發揮什麽作用呢?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教師節前夕在北京八一學校與教師座談時提出,教師是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這就為新時期教師的定位和作用指明了方向。
唐代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曆來是知識的載體,是知識的權威。但是,在新的時代,教師的職能已經發生了變化,教師已經不可能是知識的唯一載體。當今信息社會,學生可以從各種媒體獲取知識,而且正如201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中說的,人的一生除了在學校正規學習外,更多的是非正式學習。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可以時時學、處處學。所以,教師不能隻傳授知識,而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傳統的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體係,傳統的教育係統是由成年人設計、實施的係統,兒童隻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現代教育,兒童是中心,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把教師視為學生的引路人,就需要樹立以學生為本、學生是主體的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相信學生的潛在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認為學生是主體,那麽教師是什麽?教師的主導作用怎麽發揮?強調學生是主體,是因為一切教育結果都要體現在學生身上。學生不是被動的錄音機、留聲機,能夠把老師的講解都記錄下來。學生是主觀能動地汲取教師的講課和教誨的人,學生隻有通過自主的積極活動,才能把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就在於啟發學生的主體性,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是孔子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隻有自覺的學習,才能有所收獲。教師的作用就在於了解學生的需要,把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