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中學教師把所教的學科教好就行了,為什麽還要花時間去學什麽教育學、心理學之類的課程,為什麽還要經過專門訓練?
乙: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有規律可循的,人的成長也是有規律的。教育學、心理學是研究兒童及青少年成長規律的,它們是科學。掌握了人的成長規律,才能更好地培養人才。教師經過專業培養,才能懂得如何教書育人。
甲:許多大教育家並沒有學過教育學、心理學,沒有經過師範教育的訓練,如蔡元培、竺可楨,不是當大學校長當得很好嗎?不是大教育家嗎?
乙:不錯,蔡元培、竺可楨都是大教育家。但是,第一,蔡元培、竺可楨雖然不是學教育專業的,未必沒有研究過教育。他們在國外留學多年,接觸過國外的先進教育製度和教育思想。特別是蔡元培,1907年在德國留學,入萊比錫大學研究心理學、美學、哲學、文學等科;1912年又到德國、法國考察教育,他對教育是很有研究的。第二,當校長與做一名教師不同,當一名大學校長與做一名中小學教師尤其不同。當校長主要是管理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而教師卻是麵對生動、活潑的學生,他不僅要把課本中的知識教給學生,而且要使學生願意學,有興趣學,學得會,會學習。教師如果不懂得教育規律,沒有教育藝術是做不到的。越是年齡小的學生,越需要教師懂得教育學、心理學,越要講究教育方法。
甲:教育無非是教書育人。學高為師,行正為範。隻要具有高深的學問,為人正派,就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就像蔡元培、竺可楨那樣。至於教育方法,在實踐中就能摸索到。
乙:您說的也有道理,但全國有幾位蔡元培、竺可楨?我國有1 200萬名中小學教師,如果人人都能達到蔡元培、竺可楨的水平,當然也可以不用師範教育了。但大多數教師學曆水平還很低,許多教師沒有受過教師職業的專門訓練,因此在教育實踐中出現許多問題,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屢見不鮮。教育方法是可以在實踐中摸索到,但總不如經過培訓來得快捷,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