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四卷:教師教育 教育對話錄

素質教育與師範教育[1]

字體:16+-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大力加強。”“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麵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麵向全體學生,全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這充分闡明了基礎教育的任務、目標和當前應克服的不良傾向,但是也引起了教育理論界的不同意見和爭論。這種爭論並不是什麽壞事。學術爭鳴是學術繁榮的表現,同時也是接近真理的重要途徑。問題總是越爭越明,通過爭鳴,人們會在一些問題上達成共識。

爭論的焦點是什麽呢?大致有下列幾個方麵。

第一,什麽叫素質?素質原本是指一個人從先天獲得的生理特征,或叫遺傳素質,後天獲得的各種品質通常叫素養。但是,文字總是在變遷發展的,有人把後天獲得的品質也稱為素質,如國民素質、教師的素質、作家的素質、藝術家的素質等,從而擴大了“素質”這個詞的內涵,久而久之被大眾接受,這就叫作約定俗成。因此,今天所講的“素質教育”的“素質”的含義,既包括了一個人從先天獲得的生理特征,又包括了從後天獲得的各種品質。如果硬要說素質隻能指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其他說法都不科學,那麽這個爭論也就沒有意義了,而實際生活中大家講的人的素質也就難以理解了。

第二,什麽叫“應試教育”?實際生活中存在不存在“應試教育”?要不要反對“應試教育”?有的同誌說,考試是一種評價學生、選拔人才的手段,在當今時代是不可缺少的,有考試就有應付考試的教育,“應試教育”也是無可非議的。

我的理解是,所謂“應試教育”,是指以應付考試為目的的教育。考試能評價一個學生學習的成績,甚至學習的能力,考試也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手段。但是,考試本身並非目的,把手段變成目的,必然會使教育走入誤區。當前,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不能不說是由此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