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蘇聯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開始著手恢複和發展國民經濟。1946年2月蘇聯最高蘇維埃召開了第二屆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上通過了1946—1950年複興及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的法律(即第四個五年計劃),要求把工業和農業恢複和超過戰前的水平。
在衛國戰爭中蘇聯人民受到了巨大的損失:2000多萬人喪失了生命,1700多座城市遭受破壞,5萬多座村莊被燒毀,3萬多個企業、約6.5萬千米的鐵路被毀壞,無數學校和文化設施毀於戰爭的炮火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恢複工作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根據第四個五年計劃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恢複工作的重點是受害地區,要求首先保證恢複和發展重工業和鐵路運輸,增加農業產品。第四個五年計劃的投資定為2503億盧布,超過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投資額的4倍,超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1倍以上。
蘇聯人民在蘇聯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忘我的勞動提前完成了五年計劃。在完成計劃中,國民經濟各部門采用了新的技術和設備,實現大規模的機械化和電氣化,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值得提到的是,社會主義的競賽運動——斯達漢諾夫運動。在勝利完成國民經濟的恢複的工作中起了巨大的作用。1947年12月14日聯共(布)黨中央通過了實行幣製改革及廢除食物和工業品配給製的決議。1952年聯共(布)黨召開了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把“蘇維埃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改名為“蘇聯共產黨”。大會通過了第五個五年計劃。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教育的恢複和發展
戰後第四個五年計劃包括了提高蘇聯人民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的任務。五年計劃的法律中規定:“1950年,小學、七年製學校和中學的數量要達到19.3萬所,這些學校的學生數要達到3180萬人。保證城市七歲以上的兒童受到普及義務教育。”[2]這個任務在計劃的第三年就超額完成了。直到1950—1951學年度,蘇聯共有普通中小學校20多萬所,在校學生333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