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4日,蘇聯《真理報》公布了《蘇聯普通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改革的基本方針(草案)》,經過3個月的全民討論和修改,於4月10日和12日分別由蘇共中央全會和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通過實施。這是繼1968年教育改革以來的又一次重大教育改革。硏究和分析這次改革,不僅可以對蘇聯教育的發展和現狀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而且對於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和我國教育改革應采取的方針有所裨益。
一
《蘇聯普通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改革的基本方針(草案)》(以下簡稱《基本方針》)指出,這次學校改革的目的,“是要把學校的工作提高到符合發達社會主義社會的條件和需要的嶄新水平”。《基本方針》指出:“我們的任務是要使國民經濟各部門都達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普遍實現生產自動化,保證勞動生產率的根本提高和使產品達到世界最佳水平。這一切都要求開始獨立生活的年輕人—工人、技術員、工程師,具有最現代化的教育水平,智力和體力得到高度發展,掌握生產的科學技術和經濟原理,對勞動采取自覺的創造性態度。”時代在發展,特別是在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到來時,如何使學校教育適應新的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這是世界各國都在考慮的問題。教育改革正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地展開,並不僅限於蘇聯。但是蘇聯的這次教育改革采取了這樣大的規模,動員了全國人民進行討論,絕不僅僅是為了一般地提高教育水平,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曆史背景的。筆者認為,這次蘇聯的教育改革是要解決長期存在於蘇聯學校教育中的以下三大問題或叫三大矛盾。
(一)關於知識教育與勞動教育的矛盾問題
《基本方針》中提到:“偉大的列寧是蘇聯國民教育體係的締造者。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始終不渝地貫徹列寧的統一勞動綜合技術學校的思想。”但是要建立這樣的學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蘇聯幾十年來在解決這個問題時走過了一條十分曲折的道路。俄國十月革命以後,蘇維埃政權推翻了滲透著階級偏見的舊的教育製度,強調建立統一的勞動學校製度,這無疑是十分正確的。但是《統一勞動學校宣言》和《統一勞動學校規程》錯誤地把生產勞動作為學校生活的基礎,過多地安排生產勞動,嚴重地忽視學校中的知識教育,學生不能掌握係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影響到高等學校的質量和人才的培養,這就導致20世紀30年代的教育整頓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