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是培養高級人才的活動。雖然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時代,但高等學校畢業生是社會的知識群體。尤其是像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據測算,我國勞動年齡人口(16~59歲)中受過高等教育的隻占10.3%。大學畢業生還是社會的精英。他們是社會的中堅,是影響社會文化,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知識力量。因此,大學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對社會的責任感。為此,高等學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主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隻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這就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高等學校是實施高等教育的最高學府,肩負著傳承文化、追求真理、創新知識、培養人才的重任。高等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要有奉獻祖國的精神,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本領,能夠擔當起實現“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高等學校就亟須加強人文學科的教育。
人文學科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從哲學、曆史、語言、文學、藝術等多方麵使大學生了解人類發展的曆史,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世界發展的形勢和矛盾,能夠辨別善與惡、真與假、美與醜,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人文者,以文化育人也。人文科學是大學文化的基石,不論什麽性質的高等學校都應重視人文學科的教育。
高等學校加強人文學科教育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5年11月發布了一份新的研究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報告麵對世界新的挑戰和種種矛盾,認為應該重新定義知識、學習和教育。報告說: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在教育和學習方麵,要超越狹隘的功利主義和經濟主義,將人類生存的多個方麵融合起來,采取開放的、靈活的、全方位的學習方法,為所有人提供發揮自身潛能的機會,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教育要以人文主義為基礎,就需要加強人文科學的教育。因此,世界一流大學都十分重視通識教育課程。所謂通識教育,也就是以人文學科為主,不管是什麽專業的學生都需要以此來提高學識、拓展視野、提升品位的教育。如哈佛大學自1914年以來就一直倡導通識教育。2007年5月,哈佛文理學部教授委員會投票通過,廢除自1979年以來實施的核心課程,並實施通識教育,主要包括以下8個模塊:美學(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文化和信仰(Culture and Belief)、實證與數學推理(Empirical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道德推理(Ethical Reasoning)、生命係統科學(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物理宇宙科學(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世界他國(Societies of the World)、美國與世界(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2016年1月,哈佛大學通識教育審查委員會在原本八大模塊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改革,改為了“4+3+1”模塊。其中,“4”代表合並後的通識教育,即將原有的“美學”和“文化和信仰”合並為“美學與文化”(Aesthetics,Culture,Interpretation);將原有的“世界他國”和“美國與世界”合並為“曆史、社會與個人”(Histories,Societies,Individuals);將原有的“生命係統科學”和“物理宇宙科學”合並為“社會中的科學與技術”(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將原有的“道德推理”改為“倫理與公民”(Ethics and Civics)。“3”代表分布在各院係的課程,即每個學生必須在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科學與工程這3個領域分別選修“1”門課程,之所以這麽設計是因為哈佛認為通識教育包括顯性的通識課程(“front of-the-book”courses)和隱性的通識課程(“back-of-the-book ”courses)。顯性的通識課程就是前麵列舉的4大模塊,這些課程必須和各院係的專業課程相結合,在院係專業課程中滲透通識教育的精神,才能培養真正的通識人才。而2007版中原有的“實證與數學推理”被單獨列出,作為學生必須掌握的“定量工具”,構成“4+3+1”模塊中最後一項單獨的模塊。該模式將於2018年秋季啟用。麻省理工學院要求每個本科生必須選修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中的8門課程。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主席博耶曾提出通識教育的內容包括7個主題,即語言(最基本的聯係工具)、藝術(美學素養)、淵源(生活的曆史)、製度(社會結構)、自然(行星狀態)、工作(職業價值和認同)、發展(自身價值及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