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三卷:高等教育蘇聯教育

大學文化的本質是求真育人[1]

字體:16+-

關於大學文化,這幾年議論得很多,但什麽是大學文化,為什麽要建設大學文化,怎樣建設大學文化則眾說紛紜,見仁見智。我也來說說一家之言。

我覺得,文化這個概念是很普遍的,隻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文化。當然有先進的文化和落後的文化,高雅的文化和庸俗的文化之分。大學文化應該從大學裏的一群人來分析。大學裏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幹什麽的?也就是大學的本質是什麽?大學文化要從大學的本質中來挖掘。大學的本質是研究學術、追求真理、創造知識、創新價值觀和培育人才。我們常常說,大學的職能是教學、科研和服務。但其最本質的東西是求真育人。研究學術、創造知識都是求真,是認識世界、追求真理,然後創造新的知識、新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培育人才無須解釋,大家都理解。但是大學的育人與其他社會機構的育人不同,它是在求真中育人。凡是科研機構都要研究學術,當然在開展科研的過程中也培養年輕人,但那是其衍生物,不是主要的任務。中小學、幼兒園都是育人的機構,但是其主要是傳授現存的知識,沒有科研的任務。隻有大學又要開展科研,又要培養人才,而且要用科研成果來培養人才。所以說求真育人是大學區別於其他社會機構的本質特征。大學文化要建立在這個本質特征之上。

從教育與文化的關係來講,教育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教育具有傳承文化、選擇文化和創造文化的功能。教育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不是原封不動地把原有的文化傳承下去,而總是有所選擇的。曆史上西漢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一次文化選擇;宋明理學吸收佛教的思想,又是一次文化選擇和文化創造。西學東漸是西方文化在中國經過拒絕接受、被迫接受和自覺接受的過程,其中也有文化的選擇。大學教授們在傳授學問的時候,無論是對經典的詮釋,還是對新生事物的創新發展,總是在前人經驗基礎上的傳承、選擇和創造。由於大學具有傳承文化、選擇文化、創新文化的功能,所以其有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的責任。求真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價值取向。人們常講,大學要有大師,正如梅貽琦所說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什麽樣的教師能稱得上大師?恐怕除了有淵博的知識外,還要有一種引領學界的精神。大師最重要的精神是什麽?是求真。2009年去世的季羨林先生、任繼愈先生、錢學森先生為我們樹立了大師的具體形象,他們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求真,一輩子不論遇到什麽風吹浪打,都堅持追求真理不動搖。我們現在的大學就是缺少這樣的大師。特別是近些年來,大學浮躁,為了排名、為了獲獎,不惜粗製濫造,抄襲之風盛行,甚至有的大學校長都抄襲文章。這真是斯文掃地,有失大學體統。大學的失真是當前大學文化的腐蝕劑。因此,要建設大學文化,就要還大學求真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