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高考恢複30周年
高考一掃“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改變了社會風氣,培養了大批人才,促進了社會進步。高考功不可沒。但當前出現了一些缺點和弊端,需要進行改革和完善,使它有利於人才的公正公平的選拔,有利於促進素質教育。
一、10年災難
“**”10年對教育來講是一次空前的大災難。學校製度被打亂,學校秩序被破壞,高校停止招生多年,1970年雖然部分院校開始招生,但采取的是推薦的方式,沒有考試。全社會彌漫著“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全中國成為一片文化沙漠。直到1977年,鄧小平同誌提出恢複高考,才一掃“讀書無用論”的烏雲,重新見到尊重知識的光明。
據統計,“**”開始到恢複高考,11年中高中畢業生共計4445.8萬人,這部分學生都沒有參加高考。1970年部分高等學校開始招生,至1976年共招生217048人。也就是說積聚了4420餘萬人未能上大學。如果按照1965年的招生指標不變,11年應該招生180.6萬人。且不說1970年以後招的21萬人是否合格,單從數量來講,11年少招160萬人。這對國家的發展無論如何都是一個重大損失。不僅貽誤了整整一代人,而且使我國各條戰線的幹部斷檔20年,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逐漸恢複元氣。
1970年6月27日,當時中共中央批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關於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報告中規定的招生條件是:政治思想好、身體健康、具有3年以上實際經驗、年齡在20歲左右、有相當於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和青年幹部。辦法是:“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複審相結合”;分配原則是:“學習期滿後,原則上回原單位、原地區工作,也要有一部分根據國家需要統一分配”。這一年部分高等學校試點招收了工農兵學員418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