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三卷:高等教育蘇聯教育

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1]

字體:16+-

2003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7%,2004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了20%,這標誌著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國際上承認的大眾化階段。我今天主要講問題,高等教育的大發展是需要的,但我們在思想與組織上的準備都是不足的。我們的高等教育大眾化並不是按照市場規律走出來的,而是自上而下推行的。1998年,山東和江蘇因為高考錄取擴招幾名學生就受到教育部的點名批評。1999年,召開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前夕,教育部突然決定高校擴招30%,實際上是擴招了43%。2002年,我國高校在校生人數達到1600萬人,是1998年高校在校生人數的4倍。雖然考生和家長對高校擴招歡欣鼓舞,但是由於各個方麵準備不足,各級政府手忙腳亂,各學校措手不及,校舍緊張、教師緊張、教學資源緊張,各校擴建,貸款緊張,現在第一年就業就有問題。

一、大發展如何適應國民經濟的需要

目前我國經濟正在轉型中,2002年,第一、二、三產業各占的百分比是15.2%、51.1%、33.6%,發達國家第一、二、三產業各占的百分比是5%~10%、20%~25%、65%~75%。韓國第一、二、三產業各占11.3%、19.4%、69.4%。在中國勞動力結構中,第一產業占50%,中國的主幹產業是第二產業,今後一段時期內以第二產業為主體,第三產業會有較大的發展。高等教育如何調整以適應目前這種勞動力結構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我們就高等教育的結構做出分析:產業結構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還是集中在第二、第三產業方麵,高等教育要適應這種產業結構要求。而目前的產業結構並不需要這麽多的研究型人才,專業結構要求與產業結構不適應,其實最缺的是技術人才,如高級藍領。目前不少高等學校的辦學目標是“辦一流大學,辦研究型大學”,這與我國產業結構發展的需要不相符,而且這種傾向也不利於大學及民辦大學的發展。目前,我國民辦教育的發展正處於困難階段,瀕臨破產。所有大學追求研究型是不是合適?美國3000多所大學,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不過50多所,而本科院校有名的就很多。我國教育強調重點中學升學率,這與中國文化傳統有關係,我最近寫了一本《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就是關於這方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