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對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內容開展探究,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應摒棄注入式,采用啟發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把時間還給學生,使他們有時間思考、有時間實踐、有時間鍛煉身體、有時間參加自己喜愛的科技或文藝活動。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生動活潑,學生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這種探究的方法也是學生自我選擇的過程,其實這就是個性化學習。這裏舉一個例子,一位美國華裔學生寫了一本書叫《我在美國讀高中》,他講了幾門課的學習情況。例如,九年級的曆史課,講1895—1945年的世界史。教師布置“曆史文體組合”的作業,包含以下內容:列出曆史事件表、對曆史人物專訪、給曆史人物發逝世的訃告、曆史人物的頌文、一部曆史電影評論、一部曆史書的書評、一幅曆史畫的畫評、“假如曆史可以假設”、獻辭。作業封麵要求:一是采用表現美國曆史的藝術形式;二是鑲有曆史名人的名言。兩個月完成。這個學生選擇的作業中曆史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東方戰場,曆史人物專訪的是陳納德,曆史人物的頌文是宋慶齡等。這一堂課的作業充分體現出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同時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采集信息、探究等學習方法,而不是死記曆史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學生不僅能深刻理解,而且記憶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