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一卷:教育與教育現代化

學校製度亟待研究改革[1]

字體:16+-

學製是學校教育製度的簡稱,也稱學校係統,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體係。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學習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銜接和關係。[2]學製的製定對國家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學製的沿革

新中國的學校製度是1951年製定的,但從中小學校製度來講,基本上沿用1922年的舊學製,至今已近90年的曆史。雖然中間經過幾次變動,但基本上沒有什麽變化。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學校製度實際上存在兩個係統:一是老解放區的學校係統,二是新解放區經過初步改造的舊學校係統。隨著國民經濟的恢複、發展和一係列重大社會改革運動,舊的教育製度和學校係統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狀況。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51年10月1日頒布了《關於改革學製的決定》,指出:我國原有學製有許多缺點,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農民的幹部學校,各種補習學校和訓練班,在學校係統中沒有應有的地位;初等學校修業六年並分為初、高兩級的辦法,使廣大勞動人民子女難以受到完全的初等教育;技術學校沒有一定的製度,不能適應培養國家建設人才的要求。

新學製分兩個係統:一是正規學校係統,二是成人業餘學校係統(見圖1)。正規學校係統分為:幼兒教育(幼兒園招收3~7歲兒童),初等教育(修業年限5年,實行一貫製,招收7歲兒童),中等教育(包括中學,修業年限6年,分初、高兩級,工農速成中學,中等專業學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學、專門學院和研究部);成人業餘學校係統,分為青年和成人初等學校,業餘中學;另有各種政治學校和政治訓練班。

圖1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校係統

新學製有以下一些特點。

第一,新學製明確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國人民,首先是工農勞苦大眾和工農幹部受教育的機會,體現了教育為工農服務的方針。為了彌補工農幹部在革命戰爭時期缺少受教育的機會,還特別為工農幹部設立了工農速成中學。這是從蘇聯建國初期在大學設工農速成係學來的,目的是用較短的時間為工農幹部補習中學課程,使他們能夠更快地接受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