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的比較教育學沒有研究教育現象的統一的科學基礎和統一的科學方法。研究現象是依靠占統治地位的哲學和教育理論,在各種不同的哲學、教育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研究中缺乏統一的基礎和統一的概念導致曲解教育現象、目的和本質,曲解教學和教育過程。折中主義的做法掩蓋了教育現象的客觀性和客觀規律,根據選用的哲學觀點對它們進行任意的解釋。
隻有用馬列主義哲學觀點才能客觀地分析教育現象,馬列主義哲學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比較教育學的方法論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比較教育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規律和基本原理為指針。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以認識客觀世界的唯一正確、唯一科學的方法武裝教育學。比較教育學所研究的教育範疇和規律是社會生活中的客觀現象,不能孤立地、離開它們和社會生活中其他現象的聯係及相互作用來看它們。
為了有科學根據地分析某種國民教育製度,必須在和一些社會範疇—該國的曆史特點和民族特點,其社會經濟和政治製度,一般文化、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民族的傳統,等等—的全麵聯係及相互作用中研究它的產生、發展和現狀。隻有在所有聯係的總體中研究教育現象,才能提供有關教育製度的客觀而正確的材料。
教育問題、規律及其發展趨勢也要在它們和其他教育範疇的聯係和相互作用中來探討。
遵循社會生活現象不斷向前發展的辯證規律,比較教育學不限於研究某個靜止狀態的教育對象,而是考慮過程的進行,研究問題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確定其現狀,並在分析各國教育製度許多相似現象的基礎上揭示進一步的發展趨勢。
在當代世界上社會主義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尖銳鬥爭的情況下,在比較教育學領域中特別明顯地表現出通過對立鬥爭而發展這一辯證規律的現象。社會發展的客觀過程指出,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激烈鬥爭中得到傳播並不斷取勝的。馬列主義教育學的思想喚起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群眾為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普及化而鬥爭。資產階級在對抗這個運動、竭力維護統治階級對教育的壟斷的同時被迫讓步,在教育政策上玩弄策略,進行局部的學校改革。對當代學校立法所做的比較分析清楚地表明,勞動群眾在共產黨和工人黨的領導下近年來在擴大教育權方麵獲得了一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