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比較教育學的特點在於它研究現階段教育和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時,要聯係具有相同社會經濟結構的一類國家所特有的具體的曆史、經濟和社會政治條件。比較教育學不確定任何一個新的教育和教學過程的規律(這是普通教育學的事),但是利用教育科學所積累的科學經驗,研究當前世界各類國家教育的最重要的問題、規律和發展趨勢。
據此,可以對馬列主義比較教育學的對象下這樣的定義:比較教育學研究當前世界中教學和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共同的和個別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揭示它們的經濟、社會政治和哲學基礎以及民族的特點。在綜合年青一代的教學和教育的大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比較教育學闡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和發展中國家國民教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因而促使進一步研究教學和教育的理論。
弗·基尼茲和弗·梅納特(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對比較教育學的對象下了這樣的定義:馬克思主義的比較教育學在具體曆史條件下和相互聯係中探討不同國家最本質的政治、教學和教育現象以及這些現象的規律。恩·恰克羅夫(保加利亞)、辛古列(捷克)強調,比較教育學揭示影響教育和教學實踐的因素、力量和規律,因而可能更深入地認識主要的教育現象,更詳細地說明整個教育過程,更好地理解本國的教育製度。勃·蘇霍多爾斯基(波蘭)下的定義是,比較教育學指出了不同國家在教育製度上、在對教育問題的理解和解決上的相似點和差別,並探討範圍廣泛的問題,如教育和教學的理論、內容、方法和組織等。
資產階級比較教育學的代表們提出的定義實質上反映了他們的共同觀點,僅僅在研究目的的方向上有一些差別。在可比較的教育製度間確定共同點、相似點和差別——持這種觀點的有美國的貝雷迪和坎德爾、英國的馬林森、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的弗·希爾克和伊·德巴洛夫等;對各種外國學校製度做比較性評價,以便利用好經驗來改進自己國家的教育製度——持這種觀點的有法國的朱裏安、英國的薩德勒、美國的霍爾等;闡明影響教育製度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持這種觀點的有英國的恩·漢斯、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的弗·施奈德等;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結構進行比較分析,尋找和發現真理——持這種觀點的有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的格·羅爾斯;探究個別國家或各類國家的教育規劃和預測——持這種觀點的有英國的勃·霍姆斯、瑞士的普·羅塞羅、西柏林的弗·埃丁等。這樣的觀點不可避免地帶有片麵性和不科學性,並允許隨意地解釋教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