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是人一旦脫離便無法生活下去的一種自然環境因素。
空氣停止進入機體,就不可避免地非常迅速地使機體死亡。假如斷絕食物,機體有時還能繼續生存一個多月(必須在保證有水的情況下),如果斷絕空氣,機體的生活活動在幾分鍾內就會立即停止。因為缺乏氧氣的時候人體組織細胞就不能實現新陳代謝。
除了空氣的化學成分對機體的生活機能有巨大影響外,溫度、濕度、氣流速度、帶電情況、混有塵粒的汙染及微生物等的物理特性也同樣起著作用。
人的身體,正如一切恒溫動物一樣,不受外界氣候條件變化的影響,保持著36℃~37℃的恒溫。機體的各器官和各組織的熱產生,是在其內發生的新陳代謝過程(熱產生)所致。在人的一般生存條件下,身體中所產生的熱量使人始終保持著36℃~37℃的體溫。假如人處於靜止狀態(不工作時)所產生的熱量都儲藏在身體中,那麽人的體溫大約會升高20℃,即整個體溫會高達近60℃。在工作時身體會產生更多的熱,身體所完成的工作愈繁重,產熱也就愈多。為了使身體保持恒溫,就應當使身體不儲藏過多的熱量。因為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在36℃~37℃,可見,機體應當“消耗掉”在一晝夜間所產生的熱量,身體的熱產生和熱消失是應當保持平衡的。
之所以身體能使保持恒溫,是由於在身體中有極複雜的熱調節機製,這個機製一方麵調節著熱產生,另一方麵將熱散到周圍環境中去。
產生過多的熱量是由下列許多原因造成的:①食物的質量和數量;②衣著的質量和數量;③勞動活動的性質和條件;④身體周圍環境的物理特性。
身體中的過多的熱量是放散到周圍環境中去的,主要是放散到空氣中。外界環境的物理特性在變化著,而身體所保持的溫度是不變的。在穿著一般的衣服且空氣平均溫度在16℃~18℃時,身體的散熱情況見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