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十二卷:譯著

第七章 當代世界的師資問題

字體:16+-

師資的一般狀況

師資問題永遠是個關鍵問題,年青一代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問題解決得如何。教師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活環節”(烏申斯基)。國家的政策在年青一代教育領域中的具體貫徹,教學大綱、教科書、整個教學和教育過程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取決於他們的水平、政治方向、文化和道德麵貌以及他們的個性品質。

由於培養足夠數量的高水平教師很困難,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出現了削弱教師在學校中的作用,用教學技術手段、教學機器來“代替”教師,改革教學過程以便盡可能少用有水平的教師的傾向(特拉普計劃等)。輕視教師在青年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的根源是實用主義教育學。

但多年來學校的經驗說明,這種傾向是不現實的,因為人的教育和教學過程是兩方麵的事,它應當在專家、教育能手的領導下進行。近年來師資問題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生活中顯得特別尖銳(雖然表現為不同形式並有不同的原因)。

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決定於社會在當前曆史發展階段的需要、本國學校政策的特點及其曆史和民族特點。

20世紀下半期,最主要的、全球性的、決定解決師資問題方向的因素有:科學技術革命,因為它對社會每一成員的教育水平,對教學內容、方法和製度提出了新要求;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鬥爭的尖銳化,而處於這個鬥爭中心的,除了其他施加影響的手段外,就是對年青一代有直接思想影響的教師;許多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在經濟和文化發展中的飛速進步。

走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國家的所有這些客觀因素激起了人民群眾為教育的民主化、為提高教育水平而進行的鬥爭趨於尖銳化。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著這個廣泛的人民運動。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竭力維護上層社會壟斷高質量教育的統治集團,被迫擴大勞動人民受教育的機會,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教育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