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十一卷:雜篇

時代性·超前性·實踐性[1]

字體:16+-

——讀《胡克英教育文集》

胡克英是我國教育學界的老同誌,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1956年我從蘇聯回來,他已被調到中央教育行政學院,雖不常見麵,但彼此認識。“**”結束以後,我們的接觸就多了。我們共同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的編審工作,共同舉辦了小學教師研究班,共同參加了第2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的工作。他秉性耿直,說話風趣,為人謙虛,待人和藹。我特別佩服他的道德文章。他對個性發展和教學論特別有研究,而且有許多精辟的見解。過去他的文章一發表我就拜讀,總能得到某種啟發,今天係統地讀了《胡克英教育文集》,更感到受益匪淺。

胡克英的教育思想具有時代性、超前性、實踐性的特點。

他特別重視兒童的個性發展。他認為,“辦教育不可目中無‘人’,不可把人的個性心理整體加以肢解——不可目中無完‘人’”。這裏的“人”,是人的個性;“完人”即馬克思講的個性的全麵發展,或者全麵發展的人,是具體的德、智、體諸方麵都得到發展的人,不要誤解為抽象的人,是有個性的人,而不是一個模式的人。在《教育與個性發展》一文中他說:“如果說,60—70年代國際教育改革的主題是‘教育與智力發展’……那麽,80年代後教育改革的重心勢必轉移到教育與個性發展’的主題上來。”胡克英同誌總是把握著時代的脈搏,把最先進的教育思想介紹給中小學教師。他介紹蘇聯讚科夫教育與發展的思想,介紹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他對國際上提出的“教育個性化”有自己的解釋。他說,“教育個性化”與因材施教不盡相同,“教育個性化”的“戰略目標指向:教人因其材(個性),教人盡(充分解放)其材,教人展其材”。關於個性發展教育,他有許多精辟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