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十一卷:雜篇

《中外傑出人物群體比較研究叢書》序

字體:16+-

1979年在紀念新中國成立30周年座談會上,於光遠、童大林、吳明瑜、張健、敢峰、王通訊等我們幾個人一個小組,在學習鄧小平關於“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重要指示的時候,談起人才學的問題,覺得應該建立一門人才學,來研究人才的發現、培養、發展、使用、管理等問題,促進我國人才隊伍的建設。為此我當時就寫了一篇文章《人才學與教育學》,發表在《人民教育》1980年第4期上。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1981年中國人才學研究會正式成立,掛靠在人事部。我參加過這個研究會,後來因為該研究會主要研究人才的使用、管理、政策等問題,討論教育培養的問題較少,我就沒有再參加了。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人才的教育培養始終是我關注的重點,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才,基礎教育是為人才成長打基礎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說,對他最有影響的是兩個時期:一是在北京師大附中上學的六年,二是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讀研究生的幾年。可見,中小學對人才培養很重要。

大約是1994年,我忽然接到繆進鴻教授的來信,他說他退休後正在研究人才問題。他說,中國曆史上人才最多的地區是太湖地區,英國蘇格蘭地區也出了許多人才。他問我能不能把這兩個地區的人才比較一下,建立比較人才學。在這以前,他先後問過我國比較教育和科舉史的老前輩王承緒先生和何炳棣先生,他們兩位都說,這兩者不能比較。於是,他又寫信問我,我覺得,雖然不能一一對應比較,但是把這兩個地區的曆史、環境與人才輩出的關係弄清楚,找出一些有規律性的東西,極為有意義,也可以說是一種比較。

繆進鴻教授和我是同齡人。1951—1981年他在浙江大學任教,後來任浙江省高教局領導,退休以後有感於培養傑出人才的重要,開始從事比較人才學的研究。他從90年代初開始就對我國太湖地區和英國蘇格蘭地區300年來的傑出人物做比較,因為這兩個地域都是這兩個國家人才輩出的地方,後來又擴大到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古今中外傑出人物的研究。他收集了大量史料,閱讀了上千名中外各類傑出人物在百科全書上的有關條目,如他們的傳記、年譜、回憶錄等資料;歸納、設計出25個中外傑出人物群體,如思想家與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實業家、數學家、科學家、地學家與探險家、旅行家、醫學家、農學家、工程技術專家與發明家、教育思想家與教育家、文學家、史學家與考古學家、音樂家、美術家、表演藝術家、新聞工作者等;建立了有300多項參數的數據庫;歸納出大約100個需要和可以相互比較的項目;分析了影響傑出人物成長的各種因素,研究了傑出人物成長的經曆,探索了人才成長的軌跡。他把這些材料寄給我。我看了以後非常驚訝。在學術界還從來沒有人這樣研究過。我覺得他的研究方法很科學,收集的數據十分詳細,這些材料很珍貴,整理歸納後可以匯成專著。後來他與他的助手編撰成兩套叢書,一套是“中外傑出人物主題閱讀叢書”,另一套是“中外傑出人物群體比較研究叢書”。前者是科普讀物,主要由他的助手執筆,以麵向中學生為主,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一共有六冊,分別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古英傑多磨難》《有誌者事竟成》《貴在持之以恒》《勤奮是成功之母》《機遇垂青有準備的人》。後者屬於學術專著性質,也是六冊,分別是《人傑地靈?!——論美國等國人才輩出及近代中國數學落後的原因》《猶太民族之謎——啟蒙運動以來猶太民族的人才輩出及其原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外傑出人物的興趣愛好比較》《終生難忘的幫助——誰對傑出人物的一生幫助最大?》《自古英傑多磨難——26個中外傑出人物群體的磨難比較研究》《矛盾與衝突——略論不同群體傑出人物遭遇的矛盾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