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學校是在教育改革中誕生的。1960年成立的時候正是教育大革命以後,探索著走我們自己的路。在這之前,中國教育在向蘇聯學習一麵倒的政策下,一直是以蘇聯教育為藍本的。到1958年,我們開始感到蘇聯教育並不是十全十美的,許多東西不一定適合中國的國情,開始進行改革,尋求建立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教育體係。景山學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辦起來的。
在“**”之前的六年中,景山學校開展了許多改革實驗,成為教育改革的先鋒。“**”結束後,景山學校煥發了青春,特別是鄧小平同誌為景山學校題寫“三個麵向”以後,景山學校高舉“三個麵向”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改革創新之路,取得了新的輝煌。景山學校的經驗值得認真地總結。這個總結應該主要由景山學校的教師們自己來做,才能做得深刻、真切。我是一名關注者,也是同時代過來的人。當時我在師大附中工作,附中也在進行改革,改革開放初期我多次參加由童大林召開的座談會,討論景山學校發展的問題。我也想談幾點感想,不一定真切,不一定正確。
第一,景山學校的改革目標很明確,起點很高,在創辦之初就瞄準要培養高質量的全麵發展的人才,拿今天的詞匯來講,就是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他們的信念要堅定、知識要豐富、要有創造精神和能力,也就是後來鄧小平同誌倡導的“四有人才”。學校要改變過去“少慢差費”人才培養的模式。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曾多次研究如何實現教育現代化問題,認為要把最先進的知識教給學生。所以鄧小平同誌“三個麵向”的題詞不是偶然的,是非常切合景山學校的實際的。
景山學校在當今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時候,仍然堅持素質教育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培養創新人才,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這就是景山學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