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十一卷:雜篇

《尋找把教育學托上天空的彩雲》序

字體:16+-

炳照走了,好似不辭而別地走了,他走得如此突然,那麽倉促,我們沒有來得及話別,沒有來得及再敘敘舊。炳照常常稱我為老師,其實我哪裏是他的老師,而是同學,是同事,是朋友。隻不過我比他年長幾歲,早幾年畢業而已。我認識炳照是在1962年我從師大附中被調回師大,他正在中國教育史研究班學習的時候。我因為在師大隻上了兩年學就到蘇聯去了,沒有學過中國教育史,因此就到中國教育史研究班去旁聽。所以我說與炳照是同學,一點不假。炳照畢業就留在教育係,我們又是教育係的同事,一直到他走的那一天。其間我們又曾同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每次開評議會他都幫助我做許多工作。他還幫助我編纂《中國教育大係》《中國教育大百科全書》。我們兩人的情誼豈能用同學、同事、朋友幾個詞說得清楚。

炳照是中國教育史學界承上啟下的人物。他師承毛禮銳、陳景磐、陳元暉、邵鶴亭、瞿菊農等老一輩教育史學家。“**”結束以後,他接過這批老先生的班,開拓中國教育史的研究。他先後主編了《中國教育思想史》《中國教育製度史》等專著,又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的編纂工作。他對我國古代私學、書院和科舉製度深有研究。他不僅研究中國教育通史,而且拓展了區域教育發展史的研究。他對教育史學也有較深的研究和獨特的見地。

他堅持教育史研究中“古為今用,以史為鑒”的史學原則。他認為研究中國教育思想史就要“探尋教育思想產生、發展及其演進的曆程,挖掘曆代教育思想的豐富內涵,總結前人認識教育現象、指導教育實踐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揭示教育思想發展的客觀規律”;研究中國教育製度史“也不能僅僅局限於對曆代教育製度做出曆史文獻史料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應該在重新審視中國曆史上教育製度的形成、發展和變化的曆史時,回答教育製度作為一個曆史存在物的存在特性,及其與現實存在的教育製度之間的關聯,探討現代教育問題的曆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