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全國中小學都開學了。南京幾所小學一年級新生舉行了別開生麵的開學儀式。我們可以從電視和報紙上看到,學生穿著古代的漢服,戴著扇著兩隻大耳朵的官帽,手捧《論語》,在夫子廟舉行開蒙典禮。看了著實讓人不舒服。是讀書乎,是演戲乎?這種典禮要向人們,特別是6歲的兒童傳達什麽樣的信息?我想不通。
任何一種文化都具有雙重性,即民族性和時代性。文化是一個民族或者是一個族群的生活樣式,不同的民族或族群有不同的生活樣式,因此文化必然具有民族性。但是文化不是凝固不變的,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不斷變化。同時隨著與其他民族的交往,各民族文化也會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融入本民族文化之中,因而民族文化不斷發展和豐富。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曆史,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綿延到今天的。中華民族文化所以能延續至今當然有多種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幾千年來經過多次與外來文化的衝突與融合,吸收了大量外來文化的因素,形成了今天這樣的中華文化傳統。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受到的最大一次衝擊是西學東漸和五四運動,使中華文化發生了質的變化,使中華文化逐漸走向現代化。在這次衝擊中中華文化失去了什麽?又得到了什麽?失去的是“三綱五常”的封建思想,得到的是民主和科學的精神;愛國主義得到新的詮釋,不再是忠於君王,而是忠於祖國。今天又遇到新一輪的文化衝擊。一百多年以前的西學東漸對中華文化的衝擊開始是不自覺的,今天我們已經有完全的文化自覺,我們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可以用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來選擇外來文化,選擇一切優秀的文化因素,摒棄西方腐朽的或者不適合我國國情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