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提出,是我國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提出的質量要求。但是升學的惡性競爭,妨礙了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已經成為中國教育的頑症,它嚴重地影響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危害民族的未來。究其原因是教育外部、內部多種因素造成的,需要分析原因,動員全社會有針對性地綜合治理。
教育外部影響素質教育的因素有如下幾個方麵:
第一,就業的壓力引起的學習的競爭。我在成都一個座談會上說要取消奧數班,一個小學生站起來說:“顧爺爺,你說要取消奧數班,我們不上奧數班就考不上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學;上不了好的大學,畢業以後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怎麽養家糊口啊?”這種話出於10歲左右的孩子之口,真是又可笑又可悲。這充分反映了家長對孩子將來就業的擔憂。
第二,地方政府錯誤的政績觀對學校、對老師的壓力。地方官員總是把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的標準,許多市縣領導都給學校壓指標,校長、老師苦不堪言。
第三,社會對學校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往往以升學率或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老師的標準。社會媒體不科學的輿論導向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四,社會用人單位重學曆,輕能力。社會許多工作崗位本來是一般學曆可以承擔的,但許多單位拔高用人的學曆要求。有些單位還要看是否是重點大學的畢業生,有專門技能的職業學校畢業生反而不被重視。
第五,陳舊的傳統的人才觀。“學而優則仕”“讀書做官”的思想深刻地影響家長的思想,加上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自己的孩子的期望過高,不願意把孩子送入職業學校、技術學校。再加上中國有一種人情文化,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人物品,把能否升入好學校看作是與自己的麵子有關的問題。因此即使考上大學,還要求考上重點大學。這種觀點不改變,中國隻有辦清華、北大兩所大學,才能滿足家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