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十卷:綠葉集 站在孩子的視角談教育

素質教育編

字體:16+-

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中有這樣一句話:“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這句話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深刻的內涵,需要我們認真去理解和執行。

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是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要求。生理學和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遺傳素質是不同的。普通兒童的智商是100,超常兒童的智商可達到130或140,智障兒童隻能達到70、80。當然智商測量是否科學,也有疑義,不一定說明問題,但大家都承認人的天賦是有差異的。就拿人的思維品質來說,有的人邏輯思維比較強,有的人形象思維比較好;有的人思維敏捷,有的人思維遲緩;有的人思維開闊,有的人喜歡鑽牛角尖等,各有不同。如果用一種模式,一種標準去培養學生,很難得到圓滿的效果。從教育學來說,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根據不同兒童的特點、特長、愛好來因材施教,才能獲得教育成功。我國古代《學記》就說:“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又說:“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就是說,教師對學生要誠心,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優勢和劣勢,因材施教,否則就達不到育人的目的。

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怎樣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入學機會的公平、教育過程的公平,而最終的公平應該是使每個兒童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都能獲得教育的成功。一個學生本來形象思維比較好,喜歡文學藝術,你偏要讓他學奧數,這是不是對他最大的不公平?一個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創造意識很強,你偏要讓他去學理論的學科,這是不是對他最大的不公平?有些家長明知自己的孩子學習平平,但偏要讓他上重點學校、重點班、實驗班,結果孩子的學習越來越跟不上,越來越自卑,結果孩子的優勢消失殆盡。這就是沒有找到他最適合的教育的結果。相反,如果給他提供適合的教育,他就能得到發展。2005年我們在哈爾濱呼蘭區開會,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介紹他的經曆,他說,他在初中時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爸爸讓他輟學,老師去做家長的工作,說:“這娃喜歡畫畫,讓他上學吧,將來可能會有出息。”爸爸答應了,後來他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美術學院。這就是很典型的成功的例子。所以,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體現了以人為本,人盡其才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