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上海教育論壇上發言,題目是《公平而差異是基礎教育的必然選擇》。我認為兒童天賦是有差異的,因此,基礎教育就要因材施教,根據兒童不同的天賦施以不同的教育,發揮他們的個性特長,將來成為有為的人才。基礎教育不是平均教育。對每個兒童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公平的,但將來的發展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成為科學家,有的可能成為藝術家,有的可能成為政治家,有的可能成為企業家。我想“超常人才教育”是不是也就是因材施教的一種形式,即把天賦聰慧的兒童施以特殊教育,使他早日成才,成為超常人才。但是有人又不同意說超常人才教育是因材施教,因為兒童小時候分不出他是什麽材,因此也無法因材施教。那麽,什麽叫超常人才教育呢?根據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在本書序言中所說的,“超常人才教育對象有三種:一是智力超常兒童;二是智力中等的潛慧生;三是大器晚成者”。那麽,這和普通教育又有什麽不同呢?智力超常兒童可以用智力測驗來測量,潛慧生和大器晚成生怎麽識別呢?把超常人才教育施於每個兒童,相信人人都能成才,但才有不同,這種理念是完全正確的,是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應該具有的信念。但是,既然提出“超常人才教育”,那就不是一般的教育,總應該給它一個界定,把“超常人才教育”的理論梳理清楚。本叢書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從本叢書的目錄看,有論述理論的,如什麽叫超常人才,怎樣培養超常人才;也有介紹實際經驗的,如辦了20多年的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北京八中少年班等。叢書還澄清了一些對超常教育的誤解。
我對超常教育沒有研究,但是我對本叢書很感興趣。書名為《超常人才教育叢書》,是指培養超常人才的教育,而不是對超常兒童的教育。超常人才是指什麽人才?是指超乎常人的人才,或者叫作優秀人才、拔尖人才。我們不僅要把智力超常兒童培養成超常人才,而且要把潛慧生、大器晚成者都培養成超常人才。隻要施加科學的、合適的教育,人人都能成才。這就不隻是辦一些少年班、超常班了,就需要在平常教育中因材施教。雖然在兒童小時候難以分辨得出他有什麽特長愛好,但在基礎教育階段中每個兒童的個性特點總是會顯露出來的,隻要教師用心,就會發現他們的差異。而且許多差異並非都是天生的,有些是家庭、環境等造成的,是可以早期發現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兒童的差異,因材施教,這樣才不至於埋沒潛慧生和大器晚成者。當然因材施教不等於超常人才教育。因材施教是一種教育原則,超常人才教育是一種教育模式,是遵循因材施教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如果早期就能發現聰慧的兒童,早期進行特殊教育,使他們早日成才,也是值得試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