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教育:辦最“接地氣”的教育
——廣州市越秀區小北路小學校長彭婭專訪
廣州市越秀區小北路小學創建於1907年,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的番禺縣官立北關模範小學堂,作為廣州的百年名校之一,小北路小學在大眾眼中並不十分耀目,但它卻是學生家長們最青睞的學校之一。就如新任校長彭婭所說“小北路小學走的是一條低調、內涵、實在的辦學之路”。
學校的德育教學隨著學校興建已實施了100多年,其成效得到了廣泛認可,是國家教育部委托進行小學德育整體改革實驗的全國首批十八所實驗學校之一,是全國小學德育研究會德育實驗基地、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首批“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廣東省現代公民教育活動示範點、廣州市素質教育聯絡學校、廣州市文明師範校園。
小北路小學注重內化教育,不走形式,用德育引領學校發展,在“陽光教育”的理念下,尊重生命的自然樣態,辦實實在在接地氣的教育。“我還有十年退休,我有信心在這十年內將小北路小學打造成一所與國際接軌,真正讓孩子受益,為老百姓辦教育的學校。”作為廣東省教育家培養對象、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並擁有三個名師工作室的彭婭校長說道。
德育辦學,用影響促成自我教育
名校速遞:小北路小學建校便將德育作為重點,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學校的德育特色具體是如何體現的呢
彭婭:學校辦學德育為首,我校作為傳統德育學校,倡導德育不應是“水中月,鏡中花”,應有明晰的德育目標、具體的德育內容、有效的德育策略、科學的德育評價。辦學至今,小北路小學經曆了四個育人目標的轉變,從建校初期的“發揚民族精神,培養國民道德,訓練自製能力,增進生活智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培養具有革命思想、中等文化水平、科學知識及健康體魄的兒童”,及20世紀80年代的“培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小學生”,再到21世紀初提出的“培養具有‘開放、智慧、和諧’素質內涵的‘陽光小北人’”。德育教學在具體的育人目標中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