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投資政策屬於公共政策體係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曆史演變離不開整個公共政策體係的發展變化。如果把1978年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當作一個政策巨係統,那麽高等教育投資體製及相關政策就是其中教育政策群落中的一個子群落,它的曆史演變受社會經濟大背景的深刻影響,即以市場經濟製度的建立和發展為特征的經濟體製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為特征的政治體製改革和整個社會不斷增長的高等教育需求為依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進入了蓬勃發展期,到2008年我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超過290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3.3%。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依賴於全社會高等教育投資能力的快速增長和投資模式的多元化。同時,中國改革開放的漸進式特征,造成了經濟、政治、社會保障等製度變革的不同步,以及在改革過程中效率和公平觀念的演變對高教投資政策的政策目標、內容和實施方式的影響,導致高等教育投資政策在不同曆史時期形成了不同的特征。
曆史製度主義認為當大的社會經濟或政治背景發生變化時,製度會隨著時間發生演進,演進的類型包括四類:製度微調、製度轉換、製度扭曲、製度斷裂。前三種製度變遷類型是在原有的製度框架下的漸進演化,第四種製度變遷類型是與舊製度徹底決裂而形成的新的製度結構。借鑒曆史製度主義對製度變遷的分類,並結合高等教育投資政策的主要發展特征,本書將1979—2008年間我國高等教育投資政策的曆史演變過程分為單一——微調時期(1978—1984年)、增量——開放時期(1985—1992年)、多樣——轉型時期(1993—1998年)和多元——發展時期(1999—2008年)四個時期。每個時期都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其特征:前者代表高等教育投資模式的特征,即從單一的政府投資渠道到計劃內與計劃外雙軌製收費,再到投資渠道多樣化,最後為投資主體、目標多元化下的投資模式多元化。後者代表高等教育投資政策的製定特征,首先是以馬克思主義的高等教育投資相關理論為政策基礎的局部微調;其次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條件下政策思路解除舊有限製的逐漸開放;再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已確立的條件下政策基礎向現代公共經濟學相關理論的轉變,政策製定模式開始進行市場經濟體製下的轉型;最後是以現代公共經濟學相關理論為政策基礎的逐漸成熟與發展。本書還對不同時期高等教育投資政策問題、目標、內容、實施進行了述評,以及對投資政策演變的總效應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需要指出的是,這四個時期隻是一個大致的劃分,在政策主題的實際發展中往往不是沿著一個線性的軌跡運行的,而是一個不斷反複和交織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