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等教育投資政策有效性研究:來自一個省的數據

第一章 導論

字體:16+-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緣起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到2009年,我國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達到2979萬人,毛入學率提高到24.2%[2],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快速發展的高等教育為我國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知識、技術、人才等方麵的重要支撐。但是麵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趕超發達國家的艱巨任務、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適齡人口的巨大需求,高等教育需要在規模、結構、質量與效益上有新的、更大的發展。

(一)高等教育政策水平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製約因素

高等教育政策在高等教育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和調控作用。“由於教育、人才培養在現代社會生活、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而教育的複雜性和深刻性的程度又越來越高,政府能不能有效地規劃教育的發展、指導教育的改革,極大地取決於教育政策水平的高低,取決於教育政策對教育發展方向和目標的準確把握,因此也就突現了教育政策和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性。”[3]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如何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製定什麽樣的高等教育政策。從一定意義上說,政府的政策水平是一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

(二)高等教育投資政策是高等教育政策體係的核心內容

舉辦高等教育必須具備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以相應的教育投入為前提和基礎。正如美國教育行政學家羅森庭格所說:“學校的經費如同教育的脊椎。”[4]充裕的經費是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而高等教育的投資政策是影響高等教育經費的關鍵。高等教育投資政策不僅決定了高等教育經費總量的變化,而且與經費來源的結構、資源配置的方式等密切相關。高等教育投資政策一直被視為高等教育政策體係的核心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經曆了計劃經濟、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階段。隨著社會經濟進入不同時期,國家教育體製包括高等教育投資體製也在發生著變化。高等教育投資由國家統包到少量“自費”試點、“雙軌並存”,再到“收費製”確立;由學習費用國家負擔到國家、社會、個人按比例分攤;由興辦校辦工廠、開展社會服務,到接受捐贈;由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到向金融部門貸款發展等,初步形成了高等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