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等教育投資政策有效性研究:來自一個省的數據

三、關於高等教育投資收益的研究

字體:16+-

國外對高等教育投資的熱情關注起源於人力資本理論的誕生。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西奧多·W.舒爾茨(T.W.Schultz)於 20世紀 60年代初創立的“人力資本”理論把教育投資看成是人力資本的重要源泉,從此開始了對高等教育投資的研究。經濟學家們首先把研究集中在高等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如舒爾茨(Schultz,1961,1963,1968)和丹尼森(Dension,1962)等的研究都力圖證明教育投資對經濟具有很高的貢獻率,從而說明高等教育投資的重要性,並為加強高等教育投資提供了理論依據。[19]

真正關注高等教育投資本身問題如投資體製、投資規模、投資成本與收益等的研究開始於 20世紀 50年代末 60年代初貝克爾(Becker,1960,1964)[20]、舒爾茨(1961)、漢森(Hansen,1963)等人利用內部收益率估算教育收益率的開創性研究。

漢森把私人收益解釋為私人稅後收入與私人資源成本之間的差額,而社會收益是所有個人稅前收入和社會資源總成本之間的差額。雖然稅前收入高於稅後收入,但由於政府和社會對高等教育給予巨大資助,致使個人成本遠遠低於社會成本,造成了高等教育社會內部收益率低於私人內部收益率的一般現象。薩卡羅普洛斯( Psacharopoulos,1973,1981,1985,1994;Psacharopoulos & Patrions,2004)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致力於對教育成本-收益的研究,通過計算不同層次的教育投資收益率,比較世界各國的教育投資回報,為各國教育財政政策的製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他先後對70多個國家的教育收益率進行研究和國際比較後,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初等教育收益率高於高等教育收益率;私人收益率高於社會收益率;發展中國家教育收益率高於發達國家教育收益率;所有的教育投資收益率都高於 10%的資本機會成本通常標準。[21][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