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後記

字體:16+-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這本書的寫作對我而言是一個與自己不斷對話的過程,幾經否定、質疑,幾次掙紮、蹣跚,不僅在於探究問題本身,也在探究自身的意義。自博士論文答辯至今已然四年,時光悄然滑過,我卻未從這場對話中獲得一種令自己滿意的結果。也許結果並非自己迷戀的那般重要,過程未嚐不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存在。

關注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分配問題既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但更多地又是來自內心深處不安與不確定的困擾。在一定意義上而言,我本身就是“高考”改變命運的“幸運者”,但時至今日,“高考”的夢魘依然縈繞不去,總會毫無征兆地在某些深夜把我揪回到當年,撕開惶恐、無助甚至是絕望的記憶。當我大汗淋漓地從夢境中驚醒,在黑暗中抓住現實時,便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慶幸感。

曾經堅定地相信“成功和失敗在你自己”。“努力就能成功”的意思是“如果你努力去幹,就會成功,如果得不到成功,就是你努力不夠”。然而,拉斯韋爾的批判讓我反思,在努力與成功之間並非簡單的線性聯係,其中充滿太多的“偶然性”。個人獲得的微不足道的機會與其認為是努力的結果,更大程度上不如說是“幸運”的垂憐,因為還有很多極具天賦和努力意願的人卻並沒有獲得同樣的機會。

個人並非自己命運的主宰者,自身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利維坦”——國家,它既可以保護你,給予你想要的公平、機會和成功,也可以剝奪你的一切。它以何種方式存在,決定著誰將成為令人豔羨的“幸運兒”,而誰又將成為讓人扼腕的“犧牲者”。人性的缺陷,使得它不可能被完全消滅。潘恩稱之為“必要的邪惡”。千百年來,人類一直謀求與它的相處之道,讓所有人“平等地”,而不是“幸運地”獲得他所亟待的機會。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