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中國人民終於有機會按照自己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來建設自己的國家。然而,新生的政權仍然麵臨著重重困難,對外有來自國際資本主義陣營的孤立、打壓,對內又麵臨著繼續鞏固新政權,恢複和發展由於長期戰亂而瀕於崩潰的經濟,以迅速實現工業化的目標。這就需要號召和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投入社會建設之中,為爭取經濟好轉而奮鬥。正如馮友蘭所指出的,在新社會,整個社會被組織起來,好像一個號令嚴明的軍隊。在其中,每個人都有他不同的崗位,但是所有的人都向著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以建設新社會為人民服務。[1]高等教育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它必將成為實現國家目標的重要工具之一,擔負著重建新的政治、經濟秩序的責任。為了使教育與其承擔的使命任務配合,政府對教育的改造就成為必然。周恩來指出了構建新的教育製度的基本路徑,這就是一方麵要反對舊的;另一方麵要發展新的。[2]舊有的傳統、老解放區的經驗和蘇聯經驗構成了建設新中國教育的三種源泉,[3]它們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造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