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問題行為矯正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做深入細致的工作,在整個過程中應注意一些原則,這樣更能保證矯正的效果。
★獎勵多於懲罰的原則
獎勵和懲罰是矯正兒童問題行為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實踐中,家長和老師麵對兒童的問題行為,往往首先想到利用懲罰手段,把懲罰作為優選方法,這是不正確的。實踐證明,獎勵的矯正作用遠遠大於懲罰,多獎少懲對於矯正課堂問題行為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動輒懲罰反而會對錯誤行為起強化作用,無意中助長了問題行為,而且還會導致學生為逃避懲罰而產生新的問題行為。而且過度懲罰,會使學生變得粗暴和具有破壞性,產生對抗性嚴重的問題行為。因此,在矯正過程中應以獎勵為主。
★堅持一致性原則
課堂行為問題的產生是由多方麵因素引起的,因此,課堂問題行為的矯正就不能僅僅隻考慮課堂內部因素,還要同家庭因素、大眾媒體因素等聯係起來。這就要求家長協調有關人員,按統一目標行動,保持一致性,以避免各自為戰、互相抵消矯正效果的不利傾向。
★與心理調節相結合的原則
課堂問題行為的根本矯正不僅在於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表現,形成新的行為模式,而且要把良好的行為模式內化為學生的自覺意識與行動。這就要求在矯正過程中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調整學生的自我意識,排除自我潛能發揮的心理障礙,以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與評價自己,從而真正轉變問題行為。如果是比較複雜的問題行為,需要進行心理輔導。把行為矯正與心理調節結合起來,無疑會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