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有感
朱熹一生讀書無數,寫作無數,對閱讀和寫作有著很深的感悟,這首詩就是他曲盡其妙地喻寫自己讀寫感悟的代表作。
《觀書有感二首·其二》原文: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直譯: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這是一首借物、借事喻寫讀書或寫作之理的詩,表麵上寫春水與載舟、行舟之間的關係,實際上隱喻的是靈感和頓悟在讀寫過程中的神奇作用與功能。
昨夜當閱讀的靈感像江上上漲的春水一樣襲來,原先難解的困境猶如江中那原本已無法行駛的大船,一下變得像羽毛一樣輕盈。以往即便你花費很大的力量也不能推動的大船(理解的難題),如今卻能在水中間自在地行駛(很容易就解決了)。
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觸和體驗:當理解遇到問題障礙的時候,有時候就像“艨艟巨艦”被卡在枯水期的江中,動彈不得,解決起來真是毫無辦法和希望。這時就要希冀豐水期的來臨,才能使船艦重又獲得水的浮載而暢行無礙。這首詩寫的就是閱讀的“豐水期”來臨時的幾種情形。
閱讀的“豐水期”,就是閱讀積累到一定程度而產生的那種質變、飛躍與升華。讀書是人的不斷悟道、精神成長和突破的過程。它需要積累,不能一蹴而就。當積累尚未達到質變的關節點時,盲動無益。所以當你在書籍鋪成的道路上蹣跚前行時,你必須把最初的決心兌換成足夠的耐心,因為讀書積累的知識和能力不到一定程度是不行的,隻能“向來枉費推移力”,並不能將“艨艟巨艦”向前推移。正如莊子在《逍遙遊》中所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觀書有感二首·其二》的前兩句著力揭示的就是人的讀書積累的儲備與人的進步升華之間的關係。詩歌先以春江水漲比喻人通過讀書獲得豐厚積累和能力的提升,有助於解決原本解決不了的人的成長進步停滯不前的瓶頸問題。再以艨艟巨艦“此日中流自在行”,比喻通過閱讀重啟了人被知識貧乏膠於江中,無法前行的生命大船,打開了新的成長和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