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書:讓力量植入心靈

教師應該成為怎樣的人

字體:16+-

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或教師應該成為怎樣的人?這既是身份和行為的自我審視,更是精神和靈魂的自我求解,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破譯。我們認為,教師應該成為具有以下規格的人。

教師應該成為追夢的人

夢是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所欲追求和確立的東西。夢是目標,夢是理想,夢是價值期待,夢是人發展與成長的希望。人不能沒有夢,因為人不獨是自然界的產物,更是文化和曆史的產物。文化與曆史延傳的生命基因和精神賦予,決定了人是世界上唯一追夢的存在。教師作為文化傳承、育人鑄魂的社會角色和民族精英,更應該成為“仰望星空”的追夢人。因為隻有追夢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夢和追夢的學生,社會的發展、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才有後勁、希望和可持續性。雖然教師們也無法預測和掌控追夢的結果,但人是要有信念引領和精神支撐的。倘若沒有夢,人就會陷入平庸、世俗、淺薄、無聊和倦怠。教師的角色定位和社會擔當決定了他們必須成為有夢和追夢的表率,不然,國何以強?民何以富?生何以優?社會何以前進?

教師應該成為趕路的人

為了實現夢的理想和追求,教師應該始終行走在路上,成為趕路的人。盡管我們不能預知前方的風景和最終能否抵達理想的目的地,但也不能放棄哪怕是懈怠著趕路的過程。趕路是一個漫長而修遠的求索過程,是一個致遠而無涯的追尋過程。第一,趕路體現了人的實踐精神。馬克思強調,“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沒有實踐,再美妙繽紛的夢也隻能是彩虹和泡沫,隻能是虛幻的“烏托邦”。隻有不斷踐行,人的未來才不是夢,才可能轉化為現實。第二,趕路必須與人的惰性做鬥爭。人是極易被環境、習慣和惰性左右的動物。比如,人是被規定需要終身學習的群體,而當下又有多少教師能夠真正在書桌前坐得住,沉潛書香?他們寧可選擇酒桌、牌桌,在安逸、閑適、喧鬧中消磨自己。趕路的人必須與這種惰性和積習做鬥爭,“放開眼孔讀書”,在書香裏詩意地棲居。第三,趕路體現了人的執著追求。趕路的過程是艱辛的,甚至是痛苦的,需要有執著追求的信念、自強不息的精神,否則就會見難思返、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