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書:讓力量植入心靈

我讀故我在

字體:16+-

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說過:“我思故我在。”他認為思考是一切知識最牢靠的基礎,隻有經由思考獲得的知識才是清晰可靠的、鮮活真實的、人類特有的。笛卡兒作為唯理論的代表人物,他所推崇和強調的“在”的內涵是人的精神層麵的“在”、思想層麵的“在”、人的特有屬性的“在”,目的在於弘揚人的理性精神和思考的力量。這種“在”與“我讀故我在”的意涵是類同的、相通的。讀書與思考是互補互動的。從互動的發生看,讀書是思考的前提,即先有讀書而後思考(雖然思考不局限於讀書),讀書應是先在的,或與思考相伴生的一種活動。從互補關係看,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趙汀陽研究員指出:“‘我思’也有力所不及的地方,‘我思’所能夠確實解釋的事情局限於現在完成時的存在,而對作為未來的存在無話可說,於是,‘我思’的問題幅度小於存在的問題幅度。”而“我讀”獲取的是間接的知識,它可以超越時空,大大拓展人的思考的界域。

其反命題,我不讀,我還“在”嗎?當然在,隻是“在”與“在”不同,所以我們還需要追問,我“在”哪,我“在”的層次問題,我“在”的價值問題。“在”是海德格爾哲學的一個重要範疇。不讀書的人的“在”是一種物質層麵的“在”,是一種“活著”“謀生”層麵的“在”,是馬斯洛“需求層次論”所論及的人的吃、喝、穿、住、性最低的生理需求,即生存層麵的“在”。這種“在”的位置和層次都是極低的,所以停留在這種“在”的層麵的人往往被比喻為“草根族”。這裏絲毫沒有貶損和看不起這些人的意思,但這種低端的存在確實需要提升。黑格爾說過:“無知者是不自由的,因為和他對立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