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僅要有力量,更要有心量。心量,即心的能量,精神能量,它是人的整個能力的本源和主宰。力量是彰顯於外的,心量是內隱於裏的。心量決定力量。正如歐陽修所說:“萬事以心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吳兢說:“心為萬事之主。”司馬承禎說:“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帥。”
心量表現為人的胸襟氣度、精神境界和觀念目標。
第一,胸襟氣度。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範仲淹苦讀及第,“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讀書人憂樂家國天下的胸襟氣度。朱熹、陸九淵是宋代理學和心學的兩大掌門,曾在鵝湖寺進行過一場為時三天的“格物窮理”還是“心即是理”的激辯,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不歡而散。但在白鹿洞書院重張之初,朱熹還是邀請“宿敵”陸九淵前來講學。陸九淵講的題目是“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講到深處,朱熹感動得淚流滿麵,令人記下內容,刻石銘記,於是,書院留下了陸九淵的《白鹿洞書堂講義》。這就是一代宗師的胸懷,其視野和氣度已超越了俗世間孰是孰非的狹隘爭執,這才是讀書人應有的心量和襟懷。
第二,精神境界。溫州人做生意為什麽成功,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心量。這種心量體現為他們的“四千精神”,即曆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正是心量賦予了他們強大的能量,使其上升為一種品格、一種境界,他們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觀念目標。心量是人高遠的觀念目標。萬事取決於心,取決於觀念。鄧亞萍的條件、資質並不好,但她的目標明、心量大,照樣可以成為雄霸世界乒壇的第一人。讀書學習也是如此。有第一等襟抱的人,才有第一等學識。襟抱決定學識,學識支撐襟抱。有讀書大目標的人,才能“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取得“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輝煌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