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8日,新浪讀書頻道發了用戶麥城小明的一條《北京地鐵被“閱讀”占領》的微博,茲錄於下:“這個周末,一群少年占領了北京地鐵。在這個被占領的車廂裏,他們什麽都沒做。隻是每人掏出一本書,靜靜地讀了半小時。在平常,地鐵的乘客手裏都是手機,而不是書。在這個被互聯網綁架的時代,被手機控製的時代,這群少年,或許哪裏也占領不了,但他們隻需要‘占領’自己的內心。”
當下國人的閱讀狀況實在令人擔憂,除去教科書,年人均閱讀量不足1本。我經常想,這樣的閱讀量能助力我們國家的“創新驅動”戰略嗎?能使我們的國家具有競爭力,支持其可持續發展嗎?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的根紮得多深。一個愛讀書的民族,才是充滿希望的民族;反之,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無論你當下多麽強勢,多麽自我感覺良好,終究是缺乏後勁和沒有希望的。
這樣的背景下,一群孩子行動了起來。“在網絡上建立起自己的陣地,在微信裏通過口口相傳拉起了一個一百多號人的群,起名叫‘閱讀占領地鐵計劃全國直播群’。”感謝這群孩子!不管他們有沒有自覺地意識到,他們是在做一件比當下發展更為重要的,影響著中國未來的意義非凡的事。這是一個富有創意的行動,比起各地舉辦的這節那節,策劃的這會那會,更有內在價值。這是一個“逆襲”行動,它向國人疏離閱讀的行為說“不”,向人們迷戀和熱衷讀屏的碎片化、淺俗化的閱讀挑戰。用自身的閱讀,喚醒他人的閱讀,喚醒人們與“書香”過從、與文本親昵的久違的感覺。這是一個“星火”行動,雖然微不足道,但它是一粒富有生命力的種子,一星將點燃國人閱讀熱情的燭火,堅持下去,定會有更多人響應,形成燎原之勢。這是一個有望衍化出連鎖效應的行動,一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指出的那樣:“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堅信並期待著!時下,正是北京最嚴寒的季節,它使我想起了雪萊的名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開端,有了連孩子們都行動起來的這一縷冬天裏的春風,我們有理由期待它能夠染綠國人閱讀的整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