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閱讀是運用批判性思維而展開的閱讀過程。它是對閱讀中發現的問題與不足、偏頗而失當的觀點或內容進行反思、否抑,而采取的一種選擇性認同和“揚棄”的立場與態度。批判的本質在於對事物做出全麵、深刻的反思與評價。按照波普爾的說法,批判就是一種“自由討論理論以發現其弱點並加以改善的傳統,是合理的和理性的態度”。可以說,“批判性閱讀,強調的就是閱讀者獨立的姿態、批判的眼光和思辨的流程”。它是一種閱讀的品質,一種閱讀的能力,一種閱讀的目的。
為什麽要重視批判性閱讀?
一是爛書太多。當下的書刊泛濫,濫竽充數、泥沙俱下。許多書籍、文章根本達不到出版和發表的質量,照樣能夠“準生”麵世,擾亂和充斥書刊市場。如為評職稱強寫的書、抄襲拚盤的書、利益有償的書、跟風出版的書等。這些“下三爛”的低劣書刊,如果你不批判、不審視、不反省,必會為其所誤、為其所害。
二是盲從太甚。中國人向來缺乏批判思維、批判閱讀的習慣,對書總是太過盲從、盲信,有一種崇拜、迷信的心理,動不動就是“書上寫的”“雜誌上說的”,白紙黑字,由不得你不信。東漢王充早就說過:“世信虛妄之書,以為載於竹帛上者,皆賢聖所傳,無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諷而讀之。”殊不知,書刊上的東西都是人寫的,人不是神,也會犯錯。盲從和迷信的結果就是全盤接受,“讓自己的脖子長在別人的肩膀上”;就是失去思考習慣和批判能力,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孟子早就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即如果我們完全相信或迷信書本上所說的,沒有了自己的思想、觀點、見解,還不如沒有書。究盲從太甚原因,正如王小平女士指出的:“今天,舊式愚民的數量依然龐大,新愚民的群落卻已初具規模。舊式愚民,是指那些不讀書不識字的文盲,而新愚民就是那些盲從權威、迷信專家胡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