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書:讓力量植入心靈

讀書之法摭談

字體:16+-

“讀書,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這一“結合的過程”,或結合效率、質量的好壞是講究方法的。方法是人做某事的方式或辦法。好的方法可以使人事半功倍,不當的方法則事倍功半。這裏摭拾一些古人的讀書體悟或觀點,談談讀書的方法。

讀書須用心不雜,此乃入神要路

“用心不雜”是指心意專屬而不分心旁騖。“入神”則是讀書達到的一種境界。它是沉潛其中,把“全神”都“貫注”進去,達到的入境入神忘我境界。讀書倘能做到用心不雜,心到神入,必能心靜理明,入乎其內,漸見意味,讀有所獲。反之,倘若讀書用心雜亂,心不在焉,“隻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所以,宋代大儒程頤就要求學子讀書學習忌“躁妄”,貴“靜專”。朱熹亦要求:“大凡學者須是收拾此心,令專靜純一。”孟子曾舉例說明學習專心致誌的重要性:兩個學棋於弈秋的學生,一個用心專一,一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讀書,尤其讀一些理論艱深的書,是一種艱巨的腦力勞動,若神散意亂,是根本讀不進去的,或者說不知所讀為何物,充其量隻能是拿著書本裝裝樣子、自欺欺人而已。隻有那些神入其中、心入其境、欣然意會地讀書的人,才能真正體悟閱讀的真諦,獲取閱讀的幸福。

讀書不宜多濫駁雜

朱熹說:“讀書之法,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從容乎句讀文義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然後心靜理明,漸見意味。不然,則雖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亦奚益於學哉!”叔本華說:“讀書多的人,他的腦海就像一塊密密麻麻、重重疊疊、塗抹再塗抹的畫布一樣,一塌糊塗,糊塗一塌。”你還能分得清哪是哪嗎?你還能辨得明誰跟誰嗎?這樣的知識究竟能夠記住多少,很值得打個問號,更別說提取應用了。所以盲目地倡導多讀書,開卷有益,實在是一個誤區。我始終認為,讀書應當讀精和精讀。讀精就是要甄選精華的、精粹的、經典的書來讀,而不必貪多務得、積食不化。這樣雖然讀得不多,但所讀都是精品力作,起點高、質量好,能夠養成人的正確的閱讀品位和價值取向,使人發育健康的精神,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精讀的意涵是,讀書不能像手電筒光那樣散射無度、駁雜無邊,而要像激光那樣能量集中、高度聚合,才能射得遠、功效強。這就要求我們讀書有一個方向,即朱熹講的“致一而不懈”。“致一”就是讀書要始終鎖定一個方向,咬定一個目標,就像放大鏡始終聚焦一個點就能引燃紙屑。“不懈”就是讀書要長期堅持,這樣才有可能成為特定領域的人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