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書:讓力量植入心靈

古今名人論讀書法

字體:16+-

我國是一個有著優良讀書傳統的國家,這與五千年的文明傳承息息相關。正是靠著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接力延傳,文明的薪火才加熱著文化的厚重;思想的星空才閃耀著永恒的亮麗。這其中對讀書方法的總結概括,是文化傳承重要的經驗和路徑所在。它指引著人們讀書的門徑和奧妙,引領著讀書人學海泛舟、書山探勝,領略書的魅力,采擷書的智慧,滋養民族的心靈,驅動文化的進步。這裏結合自己撰著此書的閱讀所及,掇拾一些古今名人關於讀書的論述,有的附上簡要點評,奉獻給讀友諸君。

宋代陳善的“出入讀書法”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捫虱新話》)應當說陳善的“出入讀書法”,說得非常精辟到位,均是切中肯綮之言,符合讀書的規律和本質。

精讀一書法

《廣近思錄》記載宋代呂祖謙的讀書觀,稱:“學者當先治一經,一經既明,則諸經可觸類而長之。史當自左氏至《五代史》,依次讀,則上下首尾,洞然明白。至於觀其他書,亦須自首至尾,無失其序為善。若雜然並列於前,今日讀某書,明日讀某傳,習其前而忘其後,舉其中而遺其上下,吾未見其有成也。”

元許衡亦就讀史發表過類似感言:“閱史必且專意於一家,其餘悉屏去。候閱一史畢,曆曆默記,然後別取一史而閱之。如此有常,不數年,諸史可以備記。苟閱一史未了,雜以他史,紛然交錯於前,則皓首不能通一史也。”

宋、元呂、許二人或就讀經,或就讀史,均強調“先治一經”,再觸類其他;“閱一史畢”,再旁及別史。宋代黃庭堅也說過:“泛濫百書,不若精於一也。”明代黃淳耀亦雲:“先儒論格物義雲:‘一事上窮盡,他可類推。’此貫通覺悟之機也。”清人沈近思亦曰:“讀書全在專一,專一則精熟,而意味日出,心得無窮。若一書未竟,又讀一書,雜而無功,徒廢歲月。東坡所謂學者須精熟一兩書,其餘如破竹數節,後皆迎刃而解也。”足見精讀其一、打底夯基之重要。今人讀書,不可不審思而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