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書:讓力量植入心靈

做筆記

字體:16+-

在讀書的方法中,我最為推重的就是做筆記。這看似笨拙和不合時宜的方法,其實依然是迄今為止最巧慧、最有效的方法。現在一些人讀書不喜歡做筆記。有的人過於迷信自己的記憶能力,認為自己記憶力強,不需要做筆記。其實,人的記憶力遠沒有這些自以為是的人想象得那樣強大、那樣神奇,它終究是有限的,所以不要對自己的記憶力評價得過高,也不要對自己的記憶力提出過高的要求,讓它承受過多的不能承受之重,到頭來都是靠不住的。也有“不少人覺得做讀書筆記挺麻煩的,不願費事。其實長遠一點看,是減輕了自己今後的腦力勞動,為以後節省時間和精力先做儲備”。事實正是如此,讀的時候嫌費事,不記,用的時候記不起來,就要費大事,而且抓耳撓腮、緊張焦慮,可還是於事無補。何苦來哉!早知今日,何不記之?

做筆記的好處或者說意義,約略有以下幾點。

彌補記憶力之不足

做筆記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記憶力和讀書的效果。蘇聯心理學家謝切諾夫說過:“一切智慧的根源在於記憶。”記憶就是和遺忘做鬥爭。人腦是漏鬥,總是會忘的。而且記憶是疊加式的、覆蓋式的,新的記憶覆蓋舊的記憶,舊的記憶因被覆蓋而弱化、淡化,最後遺忘。記憶的遺忘特性和覆蓋性能,都要求我們做好讀書筆記。在這個世界上,唯有文字是可以超越時空,彌補記憶的。亦如俗話所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為思想在頭腦裏是氣體,說出來是**,記下來就變成了固體。且不說記的過程就是一次記憶強化過程,單就記的結果看,它能保留住那些書的精華所在,便於“溫故”,不讓記憶的“漏鬥”漏掉。如清人李光地說:“凡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蓋手隨則心必隨之,雖誦覽二十遍,不如鈔撮一次之功多也。”胡適談讀書,講到朱熹讀書的眼到、口到、心到“三到”時,說“實在是很好,不過覺得‘三到’有點不夠,應該是‘四到’”。他又加了一個“手到”,並強調“手到”有幾個意思:做劄記,抄錄備忘,提要,記錄心得。這是十分正確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