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是人類把握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人類的經驗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是指親身參與變革現實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它是個體通過直接的經曆和體驗形成的隱性知識。我們通常所說的經驗指的就是這種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即通過讀書從書本或他人那裏獲取的知識。直接經驗是間接經驗的源泉。誠如毛澤東同誌指出的:“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任何知識(間接經驗)不可能憑空產生,而是源於直接經驗的感悟、總結、提煉、概括。脫離直接經驗,知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直接經驗是人們學習間接經驗(知識)的基礎。人對事物、知識的認知、掌握依賴於理解,依賴於認知前見(經驗)的感性支撐,它是當下的學習任務與人的先在經驗相互作用的過程。沒有直接經驗的“內存”鋪墊,我們甚至連麥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我們的學習就會失去基礎和根基,就會成為“空對空”的“無根”的學習。
直接經驗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這種局限來自主體的人和經驗本身兩個方麵。從主體的人來看,人不能事事都直接經曆。人的存在受時空、條件、職業及能力的局囿,其經驗的外延、感知的範圍、經曆的事物總是有限的,而且沒有必要更不可能事事都去嚐試、親為。從經驗本身來看,其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柏拉圖曾經說過:“經驗使人失去的東西往往超過給人帶來的東西。”何出此言?第一,經驗是具體的、有限的。複旦大學王健教授指出:“個人的經驗永遠隻能是具體的,而一切具體的都是有限的。經驗無法達到完全歸納,一切有限的經驗歸納在無限的事實麵前的比值永遠趨向於零。”經驗永遠是跛腳的。第二,經驗是感性的。經驗處在“知其然”的層麵,卻不能“知其所以然”,更缺乏對“所以然”進行再審思、再凝練的哲學概括。第三,經驗是底層的。它是做法層麵、實踐層麵、基礎層麵的東西,如果不加以提升,就無法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第四,經驗是守成性。正如柯勒律治所指出的:“經驗好比航船上的尾燈,隻能照亮已經駛過的水域。”它是“向後看”的東西,具有固化、保守的特點。第五,經驗是個性化的。它是個體體驗的積澱和固化,通過經驗實現的對世界的把握僅僅停留在個體認識的表麵的、感性的、淺在的價值分析上,無法超越“共同經驗”而深入事物的本質層麵,因而呈現出認識的狹隘性特點,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第六,經驗是同質化的。經驗+經驗=經驗。為什麽?因為它是同質化的平行集成,是物理式的積累,而不是化合式的反應,不具備升華和質變的邏輯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