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前,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指引著人們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執著前行。人類必須依靠知識的武裝,才能生成與世界對話的智慧,才富有力量。力量是什麽?力量是人彰顯出來的駕馭活動本領的大小和能力;力量是人的綜合能力的外化表現;力量是事物價值實現程度的體現;力量是人左右自身命運的能量和資源。總之,力量是人由內而外彰顯的改造世界的本領和能力。力量本於知識,但知識並不具有力量的上述屬性,所以知識本身並沒有力量,知識變成力量還必須經由一些邏輯轉化的條件或環節,如與“行”的結合,與“思”的互動,與“物”的相互作用等。我們所說的力量是假設滿足超出它本身的這些條件並實現了作用於現實的結果。其實,現實中存在著大量的“去行動化”,不能轉化為現實的知識。這樣靜態存儲的知識是沒有力量的,充其量也隻能說它是具備了轉化條件的,具有現實可能性的潛隱的力量。
但這並不能改變知識構成力量的前提性。就是說,有了知識不一定能轉化為力量,但沒有知識就萬萬不能轉化為力量。知識是“有之未必然,無之必不然”的必要條件,是生成力量必不可少的要素和邏輯前提。而當一種要素缺一不可時,“一”就是一切。所以人想要獲取力量,首先必須擁有知識。這就要求我們讀書。朱永新教授指出:“人類最重要的知識、最偉大的智慧、最偉大的思想,深藏在那些最偉大的書籍之中。因此,知識就是力量,意味著書籍擁有力量。”人類隻有讀書並通過讀書,才能占有和激活知識,將力量植入心靈。
讀書,就是在心裏種下力量的種子。這是一顆包含力量的胚芽、基因或元素的種子。因為書是人改造世界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是承載人類創生的並得到精心闡釋的知識體係的載體。它是以文字的形態將包含在實踐中的人的力量轉換成符碼表征的存在。這樣的存在雖然被虛化成了間接的符號,但它是源於實踐的,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它是“接地氣”的和“有根”的存在,所以才能如希臘神話裏的海神波塞冬和大地母神蓋亞之子大力士安泰一樣,從大地裏汲取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