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半徑是怎樣構成的?心靈的半徑是由生命的半徑構成的,是生命半徑的組成部分。生命的半徑是一個圈層擴展結構。核心層是人的生命本身的保有,即人的存在。它是指物質的人的生命的半徑。生命的半徑是比較容易實現的,隻要有基本的吃、喝、穿、住條件,就可以得到保障,就能在時間順延中得以實現。但這是一種很短的半徑,因為它隻有活著或為了種的延續一個維度,世間所有存在的動物都保有這種半徑,它是動物性的、活著的、存在的半徑,無法延伸和拓展到生命以外的其他領地和空間。人的生命半徑的第二圈是職業的半徑。人是社會化的動物,按馬克思的說法,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要存在於這個世界,就必須和特定的社會及社會中的人結成一定的關係。這就是人不同於動物之處,動物的存在是一種本能的存在,人則是社會的存在。人的社會存在是以社會的人的職業為憑恃,服務社會、融入社會的。它是人的社會存在的一個邏輯基點和本質空間。沒有這樣的一截加長半徑,人就無法立足社會、在世生存。生命半徑的第三圈是心靈的半徑,或稱之為精神的半徑。這是人區別於動物的獨特的半徑,也是幫助人行之久遠,可以無限放大、延展的半徑。這就是上帝所言“我們的身體無法達於彼岸,我們的精神卻可以超度”的意思。
在人的生命漣漪式結構的“三圈”半徑中,除了人的生命的半徑是父母給的以外,人的職業的半徑和心靈的半徑都是要靠人後天自己去延長或放大的。而延長和放大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讀書。
讀書能放大你職業的半徑
社會上的人,誰不想擁有一份薪資高的、體麵的、受人尊敬的職業,但好的職業不是你想要就有的,而是要靠本領、實力、才幹、能力爭取來的。這些謀職製勝的要素,固然離不開實踐的打拚和曆練,但讀書致知無疑是人贏取好的職業的重要的本錢和籌碼。現實中,一個不讀書、沒有知識的人,為什麽隻能從事粗笨的、拚體力的、價值含量低的工作(這裏絕無看不起這類人的意思),因為他沒有知識的底蘊,職業半徑短,屬於缺乏生長空間的“草根族”。任何知識半徑、能力半徑高一點的人,都會壓他一頭,擠占他們的職業空間。這與公平無關,卻與競爭緊密相關。他們吃的就是不讀書、職業半徑太短的虧,隻能從事一般人不願幹的苦、髒、累的活兒,沒有選擇的餘地。讀書的人就不一樣了,他的眼界、智慧高人一籌,他的本領、能力勝人一頭。他們並不害怕競爭,也不擔心找不到好的工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成語“待價而沽”,並不是因為“待”而有“價”,而是因為有“價”才有“待”的資格。人說“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當然沒錯,但我還要說,機遇是“發光金子”的一種召喚。你是金子,你是人才,而且貨真價實,機遇就一定會找上門來,好的職業就會任你挑選,因為我們這個社會本質上還是一個人才匱乏的社會,真正的職業半徑長的人才,是充滿機遇和被爭奪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