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是指人心緒不寧,靜不下來,做事不沉穩,無常性等。浮躁是信息時代最大的精神症患。這年頭,娛樂太多,**太多,社交太多,壓力太多,信息太多,欲望太多,誰都不比誰輕鬆多少,誰都不比誰沉穩到哪兒去,誰都難免會染上點浮躁症。更有一些重症浮躁者,浮躁得像風中止不住的幡,像水中按不下去的葫蘆,像鞭下停不住的陀螺,難以把持,不能自已。以讀書為例,當下,我們已浮躁到隻能碎片化閱讀,抱著手機刷屏讀群、看段子、在微薄裏溜達……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肖瓏曾表示,2014年北京大學圖書館書籍借閱總數為62萬本,是最近10年的最低數量,而在2006年,這個數字是107萬本。《中國教育報》2016年4月23日的《校園閱讀:如何讀出“深”味兒》一文指出:“學生每天花費很多時間瀏覽網頁、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碎片化的淺層次閱讀衝擊傳統的深層次閱讀,閱讀內容也更趨實用化、消遣化,這已然成為高等教育領域和大學校園中不可回避的問題。”有人說,隻要讀就行,讀就比不讀強。言下之意,碎片化的讀也是讀,比不讀還是好很多。可關鍵是這樣的閱讀算是讀書嗎?能定性為讀書嗎?白岩鬆說,當你的孩子抱著手機樂此不疲、樂不可支地看,你認為他是在讀書嗎?當一個人一年都不讀一本書,還心安理得地認為自己天天都在看東西,認同隻要看東西就算是一種讀書,這不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嗎?
我們所能開出的療救浮躁的藥方,還是傳統配伍的老三味藥:讀書、思考、寫作。
讀書
真正的讀書是需要遠離浮躁的,同時是對一個人浮躁與否的檢驗。你有足夠的心境和學識去讀一本稍稍枯燥或者說有一點理論深度的書嗎?這基本上可以成為衡量一個人浮躁與否的試金石。而沒有讀書浸潤的生命,是容易被風幹、脆折的。所以,站在公交站牌下等車,能讀得進哲學書的人,算是遠離浮躁的人。讀書是人追求精神層麵、高層次東西的活動,它是需要仰視和用心的。高層次的東西或追求總是比較費力、枯燥、孤寂的,人們往往喜歡平視或俯視的東西,輕鬆、不費力、熱鬧。這就是高層次的東西追隨者少,它的機製常常是關閉的,而低層次的東西是打開的原因。它既是產生浮躁的機理,也是抵拒浮躁的因由。不抵拒浮躁,讀書時心裏跟貓抓似的、長草似的,你讀得進去嗎?能入乎其中嗎?所以,真正靜下心來的讀書是具有磨性子、治浮躁之功效的。它能練就人的沉潛、靜專、淡泊的性格,成就人的鑽研、深思、善悟的品質。這樣的人,你讓他碎片化、淺表化地閱讀,是不解渴、不過癮的。央視著名主持白岩鬆在一檔節目中自曝,到現在他也沒有微信。這就是一個堅守傳統閱讀、抵拒碎片化、真心讀書、遠離浮躁的人,我們應該給他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