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書:讓力量植入心靈

讀書規律的詩化呈現

字體:16+-

——讀陸遊的《冬夜讀書示子聿》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一生所寫詩近萬首,以及有大量的詞、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高。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陸遊晚年所寫的一首詩。宋寧宗五年,詩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於書房,想到自己一生讀書做學問的經驗體悟,兩個重大的思想感悟浮現於腦際,他沉醉在自己發現的激動、欣喜中,抑製不住外化的衝動,遂成這首充滿哲理的七言絕句,送給小兒子子聿,勉勵他在求學的道路上遵路識真,成就學問。

原詩: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翻譯: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往往從年輕時努力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透徹領悟其中的道理,還必須親自實踐才行。

陸遊的這首詩確實是他讀書治學、吟詩作詞經驗和感悟的結晶。它的高明卓異之處在於,明確揭示了人們讀書治學的兩條基本規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普世價值。所以這首詩才普遍為人們熟知、傳誦與推崇。

讀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這是詩的前兩句昭告我們的。即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努力,到老才能有所成就。第一句“不遺餘力”是說讀書是一個100%投入的過程,主要是指心誌的投入要靜專精純。莊子說,讀書“用誌不紛,乃凝於神”。宋人黃庭堅說:“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純不欲雜。”這樣才能讀出書的深蘊精義,得其所哉。第二句強調讀書治學的成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由知識“累一以貫之,積漸以進之”的特性決定的。它是一個“所由來者,漸也”的過程,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一過程的時間跨度是貫穿人的一生的,不僅長,而且要“致一而不懈”,始終“不遺餘力”,才可能“老始成”。如果不是“不遺餘力”或熬不了那麽長的時間,那麽即便到老,恐怕也不會有所成,足見“人生易老學難成”的艱巨性。陸遊借此告誡子聿別指望短期速成,要有長期付出的心理準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