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教育角色的形成,與班級授課製緊密聯係,並隨著班主任在學校中的地位與作用的不斷發展,其班級管理與學校管理的職責與任務也不斷豐富。班主任承擔著學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使命。
一、班主任的概念及發展曆史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麵負責一個班級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校辦學思想的貫徹者,是聯係班級任課教師和學生團隊組織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長和社會的橋梁。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扮演著多重角色,擔負著多種責任,發揮著特殊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班主任應明確自己在班級中的角色定位,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二)班主任的發展曆史
班主任教育角色的出現,是與班級授課製聯係在一起的。在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製是1862年京師同文館創立,其時首次采用“編班”“分級”的教學組織方式,從而使班級授課製移植到國內。當時同文館內設“正提調”與“幫提調”,履行對生員的管理職能。
1903年清政府在學堂裏麵設置“學監”,負責學生品行教育工作,後來改為“管理員”。1938年以後,學校中負責一個班級管理工作的人員更名為“班導師”。“班主任”這一崗位名稱最早是在解放區使用的,綏德專署教育科於1942年編製的《小學訓導綱要》首次提到了“班主任”這一崗位:“實行教導合一製,必須加強班主任的責任。”1949年7月公布的《陝甘寧邊區政府關於新區目前國民政府改革的指示》規定:“在學校組織上(適用於完小)校長下設教育主任。取消級任導師,班設主任教員。”今天的班主任的職責範圍與這裏的“主任教員”已大體相當,隻不過名稱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