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德育與班級管理

第二節 學校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字體:16+-

一、社會環境的內涵、特征與分類

(一)社會環境的內涵

社會性是人的主要特性,社會實踐是改造人的有效手段。因此,社會環境是指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影響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是學校德育的外環境。社會環境對個體的品德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社會環境的特征

從學校德育的角度看,社會環境具有如下特征。

1.開放性

學校德育是係統和受控的,其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中展開,因而是狹小和有限的。而社會環境則是個體道德成長的空氣和水,從時間上看,它覆蓋了個體生命的全部曆程,因而影響個體一生的道德社會化;從空間上看,社會環境包圍著學校,並且滲透了受控製的學校德育,使個體尤其是兒童的道德發展處在一個全方位的影響之中。以上兩點表明,雖然學校德育對個體的影響有專門性、係統性、可控性等優點,但是卻不可能具有社會環境影響這種時空上的普遍性和開放性。不管學校德育如何改善,它對個體的道德成長的影響與社會環境的德育影響相比都具有狹隘和封閉的特點。

2.隱蔽性

社會主義國家的學校德育,往往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德育。強調“德”的思想、政治內涵,有設定的德育目標,而且對德育的各個環節均有命令式的規定。這種學校德育對個體的道德成長的影響有其立場鮮明和正強化的一麵,然而也有其負作用的一麵,如學生的“逆反心理”或“心理感應抗拒”等現象都在學校德育中顯著存在。而社會環境則不然,社會環境是個體道德成長的“空氣”和“水”,在影響方式上則可解釋為“文化性和隱蔽性”。雖然社會環境的某些因素亦對個體施加直接的道德影響,有的甚至比學校德育更具明顯性和強製性特點,但校園文化之外的社會文化,對個體道德成長的影響總的來說是隱性的、滲透性的,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教化特點。